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人物扫描 > 从延安走出来的作曲家——刘炽 > 文献参考

怀念刘炽同志

日期:2019-10-28         文章来源:永恒的旋律一条大河的博客         作者:王成祥

刘炽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在我们脑海里,他没有走,他还在我们身边,只要一闭上眼睛,就知道他去干什么。他又开始讲故事了,大家聚精会神的听着,不一会全场就会哈哈大笑,有的同志还想再听,大声喊到再来一个,而他回过头来做了个鬼脸,扬长而去。在我们鲁艺三团里,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这就是刘炽同志和大家的关系,他的思想感情永远和群众融和在一起。

      我和刘炽同志的感情,是比较深的,因为我们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活动。刘炽同志曾经带着我和许述惠同志,到双城县三区太平庄一个民间皮影剧团去采风,在那里生活了一个月左右。这个皮影剧团,也就三五个人,年龄最大的已经七十多岁了,其他的五十岁上下。年长的这位先生姓张,大家都叫他老张头,他是这个戏班里的顶尖人物,文场、武场都很过硬,是一位深受尊敬的老人。他唱的腔高昂有力,很受群众欢迎,因为他唱的好,调门高,老乡送给他一个外号,叫张老高。

      我们和艺人同吃、同住,完全和他们打成一片。刘炽同志对他们都很尊敬,称他们先生或老师,这些艺人很受感动。刘炽同志到这里来,目地非常明确,把这个皮影戏的老箱底全部挖掘出来,我学唱腔,许述惠学板胡和四弦,刘炽同志又学琴、又学唱、又记谱,还要整理材料,每天都忙的满头汗,收集民间艺术,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因为时间紧迫,从早到晚,和艺人完全泡在一起,白天跟他们学习,晚上跟他们演出可以说形影不离。

      在农村皮影戏还是比较简单的,找一较大的场院,在观众席前面,立起两根杆子,后面用席子围起来,这样就可以演出了,天黑以后,一敲锣鼓,观众就会来到现场,这对农民来说,也算是一种艺术享受了,十里八里的农民都来看,场面非常热闹。

      刘炽同志记录皮影戏的曲调,又仔细,又耐心,一个曲调唱过一两遍,就要完正的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唱给他们听听,再进行修改,有时一首曲子请俩人各唱一遍,再把它记下来。把俩人唱的不同的地方,再唱给他们听听,他们感到很惊呀。在艺人眼里,刘炽同志就像个魔术师一样,他所说这些东西,艺人们觉得学一辈子都学不完,你怎么学得这么快,你可真够灵的了。刘炽同志给他们讲,你们是口传心授,学习起来慢一些,我是用记谱的方法,把你们唱的曲调,全都记在谱子上,按着谱子唱给你们听,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就这样二十多天的工夫,整整记录了厚厚的两大本子,这一收获实在可观。这些材料,变成了刘炽同志的宝贵财富。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东北二人转和皮景戏,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大型歌舞剧“火”,就是刘炽同志作曲,它吸收了大量的皮影戏素材,写出来的曲子,又好听,又好记。这部歌剧1948年底,在哈尔滨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非常重视,后来得到上级的嘉奖,鲁艺三团的同志都感到很光荣。

      亲爱的刘炽同志,在你的一生中,心里装满了祖国和人民,因此你写出了很多不朽的作品。人民永不会忘记你,你的作品和祖国共存,不信你听,中国人在高唱祖国颂!

                                                                                                                                                                               (2008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