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在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我市首例治愈患者出院。记者 祁小军 摄
2020年2月22日,鼠年正月的最后一天。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奋战,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国已有21省(区、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现“零增长”。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题为《21个0!》一文,点击量在短时间内突破百万。“突然发现,0是如此的亲切!期待更多的0……”网友欢呼一片。
抗击疫情成绩单上要出现“0”,是那么的艰难。这一天,延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实现“清零”,最后2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至此,我市8例确诊患者全部出院。截至这一天,延安已连续15日无新增病例。
就在这一天,延安撤销全市省市界、高速路口所有检查点,开通所有高速出口;各博物馆、纪念馆(旧址)等正式恢复对外开放……
因疫情而按下暂停键的生活开始重启。尽管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没有人不会相信:一个明媚的春天,就在眼前。
上篇
战“疫”,延安智慧
没有谁会想到,2020年的春节会如此刻骨铭心!
时针拨回到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伴随着“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深切祝福,多少人的心已憧憬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
在深圳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的延安人何用,与姐姐相约,带上父母到武汉的大哥家一起过年。在湖北荆门某建筑公司当工程师的延安人刘振,给妈妈发来行程信息,大年三十下午6点前能赶回延安,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人类纪元中即将出现的“20200202”,被赋予“爱你爱你”的深意,许多相爱的人相约这一天登记结婚。各级民政部门一再回应群众的关切:2月2日这一天,婚姻登记机关不休息,安排正常上班。
然而,这一切,却因疫情戛然而止。
战“疫”,延安紧急行动
1月21日,延安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督查督导、新闻报道、综合保障等工作组,全面迎战,延安的疫情防控紧急拉开了战幕。
市卫健委紧急下发《延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监测、医疗救治方案》,确定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为市级定点医院,成立市级医疗救治、疾病防控专家组。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部启动发热门诊,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宝塔区及各县(市)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成立,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打响。
1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属地责任,完善工作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同日,延安叫停所有“过大年”春节娱乐活动。
1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主持召开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新闻里反复出现的字眼“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网上不断推送的“权威专家告诉你春运时这样严防病毒”信息,已让很多人认识到,疫情危害程度可能远远超乎想象。
何用和刘振的父母,果断劝阻孩子们终止了行程,并一再叮嘱:千万千万小心,保护好自己。
更让人揪心的消息不断传来:1月23日,武汉封城。据称有500多万人口流向全国各地。
1月23日早上6时,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陕西省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应急响应,延安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一次严肃的政治考验和作风能力的现实检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上来,全力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绩实效做到‘两个维护’。”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延安部署早、出招快,运用辩证思维、科学思维、底线思维,落实落细政治责任、落实落细排查防控、落实落细隔离救治、落实落细保障工作、落实落细纪律作风,打出疫情防控“硬核”组合拳。
一严到底,严防死守,严防严控
与以往曾流行的鼠疫、流感、结核病、登革热、霍乱、SARS等瘟疫不同,此次由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病毒,更狡猾更难防控。专家研判认为,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
随着春运人流的激增,疫情由武汉蔓延至全国。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是否是携带者。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被感染,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中心。
防控疫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切断传播途径、隔离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控瘟疫最有效的办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坚决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延安从居民自律、封闭管理、留观隔离等方面制定十条硬措施,以命令形式发布。
一严到底,严防死守,严防严控。延安严把入口关,全面停运省际、市际班线及网约车,在“两站一场”、高速出入口、省界市界等区域依法科学设置检查点83个,逢车必检、逢人必检,所有人员必须过“三关”(消毒关、测量关、核查关)。寒风中每一个检查点上,都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黄陵高速出口的几名工作人员称:每一次接到命令,都要求24小时死守,百分百努力。
同时采取大数据与网格化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逐户逐人造册登记,全市累计排查1784个村、138个社区、88万户260万人。摸排湖北来延返延人员3515人(武汉来延返延人员1878人),均采取相应措施。对重点人员密切关注,实行专人专班,盯死看牢,确保零输入。
为防止疫情扩散,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分类精准施策,对每一名确诊患者落实工作专班,画出传播链,挂图作战,排查密切接触者和间接接触者,精准阻断传播链条,实行链长负责制,确保零扩散。
一时间,延安的每一个村口、每一名群众都成了防线。延川县杨家湾村检测点上,鲜红的党旗在寒风中高高飘扬。钱会生、赵海峰、钱召生等3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坚守在这里已十多天了。“即使村民外出买东西的时间,也要严格限制。”为了减少村民外出,一些村民需要的日常用品,他们都让村民“列个单子,我一会给你捎回来”,这个检测点是老支书钱会生提议设立的。他说,我们防控的是病毒不是人,管理得越严格,才越能让群众安心、放心。
一时间,延安的每一个社区、每一幢楼前,都成了防控一线。宝塔区东关社区75岁的刘承珅,已有53年党龄。他和几名老党员坚守着机安小区大门。“有我们在,放心!”
——“有我们在,放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延安从城市到乡村,从一线防控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构筑起一道道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婚礼全推迟,白事简单办
疫情发生后,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延安在取消各类大型活动的同时,市委文明委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强化移风易俗,助推文明新风。一是改变拜年方式。教育引导市民群众改变过去登门拜年、扎堆聊天、相互吃请、聚餐聚会等行为,通过短信微信、视频聊天等形式来表达情意。二是不办婚宴喜事。各县(区)文明委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内各大酒店的预定、乡镇村组拟举办的婚宴喜事进行彻底摸排,落实专人深入事主,进行积极沟通协调、教育引导,不举办或推迟举办婚宴喜事。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各类饭店、餐馆、农家乐(民宿)等暂停承办所有红、白事等各类集体聚餐宴请活动。三是简办出殡丧事。对有需要办理丧事的事主,由片区负责人和公安、民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组,深入事主家中,积极做好协调对接工作,严格控制参加人数,坚决实行只过事不待客,杜绝跨村或出城请人,极力简化丧事程序,缩短丧葬时间。同时积极做好报告、登记、防护消毒等工作。
这一要求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
黄龙县疾控中心主任贾文虎,对疫情非常敏锐。1月20日,从新闻里看到钟南山教授首次明确“新冠病毒人传人”的报道后,这位有着18年党龄、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一线冲锋的“抗疫斗士”坐不住了。当晚,他迅速联系供应商,为单位紧急采购储备了医用N95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又立即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防控预案,结合黄龙县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队(组),确保仅有的16名工作人员既能发挥所长,又可灵活调配。
1月22日上午8点,正忙碌疫情防控工作的贾文虎接到电话:80岁的老父亲离世。安排好工作,贾文虎匆忙赶回农村老家,一路上泣泪涟涟。回到老家后,贾文虎和大哥商量:“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父亲的丧事是不是应该从简办理?”经过商量,兄弟俩给亲戚朋友发出信息:父亲去世,特殊时期,你们在家好好待着就是对我父亲最好的缅怀。1月23日,安葬完父亲后,贾文虎立即返回县城。“关键时刻,守好岗位,就是对父亲的最好告慰!”一路上,贾文虎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一遍遍地对自己说。
疫情发生后,一条“抗击疫情,我在延川,我承诺!”的消息传遍了延川人的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关庄镇岔口村农民张应壮开始了深思:儿子的婚礼要不要推迟?张应壮儿子的婚礼原定于正月初七举行。为了这场婚礼,张应壮从去年腊月就开始张罗:定吹手、选流动餐厅、杀猪宰羊、通知亲戚朋友……“一个腊月就没歇一天,天天都忙这事。”
很快,张应壮作出决定:取消儿子的婚礼。“我作为一名党员,承诺过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事。现在取消婚礼会有一些损失,但与疫情防控相比,不算什么。”
疫情当前,全市推迟婚嫁满月等红事424起,277起白事全部简办,有效阻断了聚集性传播。
“宅”在家的别样年味
疫情汹涌,每一个小区、每一个村口,防控措施越来越严。走亲访友,一律禁止。所有小区居民,一家只办理两张出入卡。不得已要外出,出大门时测一次体温,按规定时间回来再测一次体温。稍有异常,就要被隔离。
往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偶尔有一辆车驶过,更添几分静寂。
“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坐在家里,就是贡献。”“少一次聚会,病毒就少一次传播机会。”“出门别忘戴口罩,没事少出门。”微信朋友圈里,不时发出“抗击疫情,宅在家中”的倡议。
疫情,让一家人聚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许多家庭主妇钻研起厨艺,烹制的风味小吃让家人慨叹:疫情过后,街上那些小吃店恐怕开不下去了!
许多人拿起书本,开始了“阅读计划”。
视频里,一些家庭的“诗词大会”,文化味四溢。
家住宝塔区南关街的瑜伽老师卢丹丹,将线下瑜伽馆现场教学变成了线上微信视频教学。
……
“宅”在家里的幸福和安宁,来自许多人的负重前行。
在我们抱起孩子的那一刻,还有医务人员的孩子对着电视画面喊“爸爸”。
在我们起床伸懒腰的那一刻,还有一线防控人员穿上大衣给做过手术的伤口压上一个热水袋又在寒风中挺立。
在我们穿衣服的那一刻,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要穿上防护服、纸尿裤,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
在我们一家被电视上小品逗得开怀的那一刻,一线防控的几名警察将药品放在楼前,远远地看着妻子的背影无语凝噎……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手机上的一张图片被刷屏: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医务人员、环卫工人、新闻记者、基层干部等站成一排,劝勉“宅”在家的人:好好待在家,不要让无数人的付出功亏一篑。你所谓无聊的“家”,正是他们想回却不能回去的地方!
好好“宅”在家,延安人有底气。市上先后下达疫情保障资金11532.48万元,全力加大防疫物资采购、调配力度。
市上全面启动全市粮油价格日报制度,多渠道加大商品储备,对蔬菜等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全市粮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
市上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严厉查处各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行为;
市上将“我是延安”APP作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全力推送疫情防控科学知识、政策法规等信息,小到如何洗手、戴口罩,大到最新动态、心理疏导,全力强信心、暖人心;
市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远程视频系统召开会议,全面推行“网上政务”“网上诊疗”“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等服务……
延安的每一幢楼的电梯前,都配上“爱心抽纸”。抽一张在手,再摁按钮,举手投足间,都是防护疫情的周到呵护。许多单位的餐厅里,实行错时用餐,餐桌上打对角贴的粉红色“禁止落座”提醒语,瞬间将温情送上心头。看到空落落的几近单人单桌的餐厅,有些人笑称:我们的餐厅像考场。
抗击疫情,每一个细节都是考场。延安要求落实工作要精细再精细,每一个环节务求精细,每一个细节都是守护安全。对此,不断有网友感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
医者红心
2月22日,当天下午3点,我市确诊的最后两例新冠肺炎患者高某和老伴儿杨某治愈出院。
离开市第二人民医院时,高某和老伴儿不停地表示感谢:“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关怀,感谢医护人员对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你们辛苦了!”
疫情发生以来,延安共确诊8例新冠肺炎患者,3例被转送到西安市第八医院救治,5例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为了救治疫情患者,市上按照“四集中”原则,确定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院、延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备用医院。建立了由8个专业、41名专家组成的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分组划片指导县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同时组建了4个梯队63人的预备队。1月23日早上6时,还在睡梦中的高文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被告知医院已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高文英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结核科的护士长,此前,她和同事们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她坦言,接到电话时,脑子里只有四个字:责无旁贷。
看了看还在酣睡的孩子、丈夫和父亲,高文英悄悄地出了家门。刚到医院不久,父亲的电话就“追”过来:有没有全副武装上?注意点,做好隔离防护。还有,不忙的时候给家里打个电话……听着家人急切的声音,高文英的心一下子紧缩了,泪水瞬间湿了眼眶。小女儿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她噙着热泪回答:“等妈妈打跑了病魔就回来。”
医院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第一例患者送来,呼吸与结核科主任李元军没有丝毫犹豫:“我是专家组组长、又是党员,我先上!”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闷得汗流浃背。李元军在病区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不能上卫生间,不能喝水。患者要做CT检查,他推着负压车前去:“不要害怕,我们一定会给你治疗好的!”李元军在给患者打气,也用自己的镇定和乐观鼓励大家。
自接诊第一例患者起,李元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病区。不善言辞的他说,在隔离治疗区最大的困难不是辛苦而繁重的工作,而是消除患者恐慌和忧虑情绪。为给患者做心理疏导,李元军还练起了“嘴皮子”。
护理部主任曹志敏,20多天来一直带领护理组全体成员,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和纸尿裤,24小时不间断守护在患者身边。她们克服了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和皮肤过敏、呼吸不畅、全身汗湿及女性生理期的各种困难,力争把患者服务做到最好。年轻护士柴娅,进入隔离区之前,总要让同事给胸前写上“我是柴娅,祝您早日康复!”的问候语。“刚到病区时,心里还有些害怕,现在不怕了。”柴娅坦言,“当我听到患者说‘谢谢’,看到患者信任的眼神时,我感觉浑身是劲儿。”
白大褂穿上身,责任和使命刻心中。面对疫情,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是最美“逆行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1月27日,延川县人民医院接收到第一例武汉返延发热人员,患者只有3岁半,高烧40度,疑似新冠肺炎临床症状。面临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曾经在儿科工作的医生高彩艳说:“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带头上。”急诊科主任杨玮,今年3月份就到退休年龄了。曾参加抗击SARS、禽流感的她主动请缨:“我是科室主任,我上。”
1月30日,延川县首例确诊患者被安排到西安市第八医院治疗,需要两名医护人员陪同转送。延川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刘晓伟第一个站了出来:“我情况比较熟,我去。”电视上播出他转运病人的新闻时,2岁的儿子隔着电视不停地喊“爸爸……”
疫情汹汹,延安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一封封请战书纷纷交到组织面前。今年36岁的李婷,是延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大年三十晚上听到两位同事要去驰援武汉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就向组织请战:我是共产党员,我也要去支援武汉!“我做护士13年,在急诊科待了11年,参与过许多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现在武汉有许多危重患者,我应该站在第一线。”李婷要去武汉的意愿非常坚定。
组织上批准了李婷的请求。出战前,父亲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怎么去,就怎么平平安安回来……”爱人王成悄悄拉过她叮嘱:“有什么事先不要告诉爸妈,悄悄发信息给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照顾你。”7岁的儿子抱着妈妈的脖子私语:“妈妈,我知道,你要去武汉治病救人呢!你去吧,我在家一定会乖乖的。”
“延安娃”张海涛,是西安唐都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除夕夜,他瞒着父母出征武汉。父亲张合智从新闻里看到儿子出征时的画面,既心疼又欣慰。正月初三,儿子才从武汉与他们视频连线。看着儿子脸上的“勒痕”,尽管无比心疼,张合智和妻子还是一个劲鼓励:好样的儿子,你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在前是对的。
目前,延安已从一大批请战的医务人员中,抽调16名骨干力量驰援武汉。其他医务人员,也已做好战斗的准备。“我是党员,我先上”“我跟家人沟通好了,我先上”“我有多年临床经验,我先上”……走近延安医务人员,他们请战的心声让人热血沸腾。
危急关头,延安人的红色初心,愈加闪亮。
下篇
战“疫”,延安力量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战争中,延安坚决扛起属地责任,第一时间建立高规格、高效率的作战指挥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等13名市级领导纳入领导小组,担任7个工作专班组长,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政府专题会议、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视频调度会议,及时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疫情一线明察暗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声指导、及时采取行动,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组社区干部包户盯人,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全市第一书记驻村坚守一线,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检查点成立临时党支部223个、党小组458个,通过市县乡村四级防控网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战“疫”一线党旗红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第一线,把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化为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实际行动。
宝塔区第一个医学隔离观察点设在枣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民警24小时驻守。枣园派出所教导员齐延锋立即返岗:“这项任务感染风险大,我是支部书记我先上。有我在,绝不会出问题。”齐延锋坚定的话语,是所有防控一线人员的心声。
疫情当前,延安1807名第一书记马上到村,冲在一线。这支历经脱贫攻坚战火淬炼出的“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即刻转变为战斗突击队,把疫情现场当作“初心”考场,昂然奋进。安塞区坪桥镇梅塔村第一书记张昊,从1月26日起就再没回家。2月14日早上6点,张昊穿上刚值过夜班的工作人员身上脱下来的军大衣,把一个热水袋放到衣服里,坐在检测点旁边的篝火旁,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滴油,待在家里不露头……”张昊的车顶上蓝牙小喇叭里的顺口溜,村民早已倒背如流。直到晚上10点,张昊才能回到办公室。拿出手机,发出“今天村里平安”的信息,心里就觉得快慰。
“召必至,至必战,战必胜。”甘泉县第一书记联盟微信群里,无须动员,一条条“请战决心”热情激昂。接到通知,立即收拾东西准备出发的姬钰被妈妈心疼地拦住:“那么忙啊,能不能过完年再去?”“村上有需要,我必须回去。”姬钰拥抱了一下妈妈,转身赶往道镇镇麻子街村。他深知:那里更需要他。
甘泉县第一书记联盟执行副主席崔院强说,疫情发生后,他们59名第一书记协商成立了防控领导机构,利用微信群进行防控工作“信息共享”,及时对各村组的防疫动态进行发布,将行动落实在“最后一米”。
“各项工作要更细心、更精心,要让初心和使命在疫情防控一线得到检验。”不仅第一书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也冲在前、战在前,努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牛武镇党委副书记曹李霞,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和村干部奔波在村上。每次到村入户排查摸底,曹李霞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她说:“我们就要像村民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替村民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不要串门,不要走亲访友。需要买东西就给我发微信或者打电话,我来给大家跑腿……”一大早,富县钳二便民服务中心上良村的广播里就会传出老党员孔春孝的声音。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孔春孝还是村里的“快递小哥”,村民有需要买的东西,只要给孔春孝发个微信或者打个电话,生活用品就能照单送到家。孔春孝说:“作为一名党员,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直到疫情消退。”
战场在变,老兵的本色不变。1月24日,除夕夜,在家休息的赵海龙,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情况后,立即返回单位,向党组织郑重提交“请战书”。赵海龙是一名老兵。32年前,年仅18岁的赵海龙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二等功,并被授予“优秀士兵”光荣称号。1989年,赵海龙从部队转业到延安机务段工作,从此成为一名“铁路兵”。每年春节,他都自愿放弃休假,坚守在春运第一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春运老兵”。在他的带动下,延安机务段的党员职工主动加入到这场战“疫”中,组成8支突击队、13支服务队,紧张地投入战斗。这些天里,赵海龙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他说:“战场在变,本色不变,情怀不变。我是一个兵,是兵就要坚守在战场上。”
延川县退休老干部冯治堂,疫情发生后,行动不便的他一直默默关注着抗击疫情的进展。冯治堂说,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忘我奋战在一线,摘下口罩一脸勒痕、神情疲惫的画面就感到一阵阵揪心。2月14日,是他80岁的生日。正在抗“疫”一线忙碌的儿子和孙子只能打电话给他送上祝福。冯治堂让儿子和孙子和他一起缴纳特殊党费。2月15日,冯治堂一家三代人的3000元特殊党费交给组织。他说,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在大灾大难降临的时候,有责任和义务以缴纳特殊党费的方式履行自己的使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延川县永坪镇信用社员工得知主任鲁娜缴纳特殊党费时,也自愿加入其中,他们决定每人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支持抗“疫”。“在这特殊时刻,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通过特殊党费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
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干部高艳,也被冯治堂一家三代党员缴纳特殊党费的事迹感动,主动缴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现在国家有难,党员就应该走在前、作表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高艳说。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疫情现场当作“初心使命”考场,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沧桑横流显本色,战“疫”一线党旗红。
每一位群众都是一道防线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抗击疫情,延安每一位群众都是一名战士,都是一道防线。
黄龙县三岔镇木昌桥村村支书潘明喜是位“女强人”,一向雷厉风行的她,却在连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病倒了。看着焦躁的妻子,丈夫拓玉军决定:代妻出战。拓玉军立即加入到村上抗“疫”队伍中,样样事做得格外精心。他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我是村支书的家属,也应该冲锋在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1月21日,正在休假的宝塔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张治民被紧急召回后,就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张治民的爱人是区妇幼保健院医生、儿子是区医院急诊科医生,一家3口都在一线奋战。儿子张皓参加工作不久,又在急诊科这个抗“疫”主战场,坚守在发热门诊。张治民与妻子时刻牵挂着儿子。一天晚上,转送病人时,有个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向张治民挥手。尽管看不清对方面容,但无比熟悉的动作还是让他一眼认出了儿子。十多天没见了,他走上前想看看儿子,对方却做了个拥抱的姿势就匆匆上了救护车离去。那一刻,穿过军装的张治民流下了热泪,他给妻子发了个短信:“咱儿子,能行。”
“爸爸,你什么时候来看我?”“等打败了病毒怪兽,爸爸就来看你,你在奶奶家要乖乖听话!”这是苏同阳和5岁儿子视频时的对话。听着儿子稚嫩的声音,一向坚强的苏同阳热泪盈眶。
苏同阳是吴起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一名队员,妻子袁誉是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夫妻俩每天接触的人多,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年前就把5岁的儿子送回乡下老家,由母亲照顾。苏同阳在隔离观察点一线坚守,袁誉在医院一线奋战。“安心工作,注意保护好自己。”这是夫妻俩互相鼓励且重复最多的话。从除夕至今,他们没能见上一面,只能忙里偷闲用微信说说话,互相加油鼓劲。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吴起县设立了大吉沟集中隔离观察点,需要警务人员配合工作,苏同阳第一个申请前往。“回不了家,到了家门口只能等着……”这是苏同阳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句话。2月12日,他抽空给妻子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楼下之后,他打电话让妻子下来取,远远地看着妻子,苏同阳的内心百感交集。“加油,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一定能战胜疫情,等疫情结束了,我们一定好好吃顿团圆饭。”看着丈夫发来的消息,袁誉的鼻子不禁发酸。“从内心来讲,我们也怕,但是总要有人站出来,站出来才能守护身后千万家庭的平安健康。”
志丹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杨可伊,在一线执勤中获知,全县防护物资紧缺,她将千方百计买回的防护、消毒物资送到了县人民医院。保洁大爷的口罩变黄了,她马上拿出身上仅有的两个口罩塞给大爷。清扫垃圾的阿姨没戴医用手套,她赶紧把自己的送过去……杨可伊说:“现在,我们所有人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友,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一定能战胜疫情!”
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宅”在家的艺术家曹伯植,和弟弟曹伯炎、曹伯祯创作了以讴歌一线战斗以及科普抗病知识为内容的陕北说书——《明媚春天就在眼前》。“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出,可以把大家的精气神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防疫工作中去。”曹伯炎说,“疫情当前,家庭是最小的防疫站,亦是最大的隔离区。我觉得有义务拿起手中的笔,积极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在他们的带动下,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纷纷以“笔”为枪,以艺战“疫”,将一份份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心里。
“虽然我只是个平头百姓,但我也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点小贡献!”疫情发生后,黄龙县白马滩镇经营超市的周文锋听到有些群众因粮油、蔬菜涨价而抱怨、恐慌时,他开始担忧:如果镇上的生活物资供应得不到保障,影响到全镇疫情防控工作怎么办?周文锋马上找到镇领导,请求一人前往已出现疫情的韩城拉货,确保全镇物资充足供应。他承诺,疫情期间所有进货价格公开透明,绝不乱涨价。周文锋每5天左右往返韩城和白马滩一次,通常是凌晨2点左右出发,上午9点左右赶回。“要以最低的价格装货。”他的“软磨硬泡”和热心让韩城的几个批发商也深受感动。
疫情防控一线,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子长市涧峪岔镇有56名在学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一年四季几乎都不在家,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志愿者每人负责帮扶一名留守儿童,成为孩子们的“临时爸爸”“临时妈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崔书记,你能帮忙给学生打印一些课本和资料吗?孩子们现在网上学习,好多孩子没有课本和学习资料。”志愿者崔晶接到宽焉村党支部书记薛贵宝的求助电话,马上利用微信朋友圈为孩子们借小学到初中的课本,借不到的就帮忙打印,总共为全村的孩子打印课本15套、各类学习资料1000页、防疫知识宣传册20份。
回族大叔马海麦的爱心善举,温暖了很多人的心。疫情发生以来,每天中午和下午,在包茂高速沿河湾西收费站疫情检测点,都能看到一个身着回族服饰的大叔,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路小跑着前来给检测点的工作人员送餐。这位朴实、善良的回族大叔是甘肃省兰州市人,他和家人来安塞半年,在沿河湾西收费站的马路对面开了一家名叫“兰州老马牛肉拉面”的小饭馆。由于春节放假及疫情影响,当地很多餐馆都关门歇业,疫情防控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就餐十分不便。得知这一情况之后,马海麦和家人每天坚持为防疫检测点的工作人员送上热腾腾的饭菜。每次送来饭菜,工作人员一再要给钱,马海麦坚决不收。他说:“国难当头,我们回族兄弟也应该与祖国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相信疫情会早点过去。”
2月19日上午,阿卜杜麦麦提·阿卜杜克热木(麦麦提)等6名在延经商20多年的维吾尔族同胞将花费3天2夜赶制出来的1000张馕和购买的方便面、绿茶、矿泉水送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慰问抗“疫”一线医务人员。麦麦提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56个民族是一家,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战,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国难当头,延安人民的心与武汉人民的心也紧紧连在了一起。2月8日,元宵节,一场灯光秀点亮了延安的夜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标语,更加坚定了延安人民共赴国难、同心战“疫”的信心。延安市融媒体中心“我是延安”APP推出的《武汉,你不孤单,延安和你一哒里,打赢这一仗》、短视频《点亮延安祈福中国》、H5《武汉加油!我是延安》《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延安》等温暖人心而又充满力量的作品,迅速刷屏朋友圈,《点亮延安祈福中国》一夜之间点击量突破200万。
“抗击疫情,我就想做点什么。”延安人的爱心也一点点汇集起来,涌向武汉。宜川县云岩镇高楼村残疾果农付凡平,18岁时一场意外大火,夺去了3位亲人的生命,她自己也受伤致残。她花两万元采购了620箱壶口酥梨,一颗颗精心装盒,每一盒都贴上“武汉加油,同舟共济”的祝福语送到武汉同济医院的3个院区的医务人员手中。“当年我受伤时,是全县人民捐了6万元医药费,把我从生死线拉回来,我才能好好活着。”付凡平的话语满含深情,“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像付凡平一样,延安千千万万的群众也积极行动。战“疫”,我能做点什么?战“疫”,要我干点什么?一声声的热问激荡在延安大地,一点点力量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面对延安大地上激荡的磅礴力量,没有人不会相信:明媚的春天就要到来!
没有人不会相信:新的胜利就要到来!
编辑: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