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人物扫描 > 老红军战士王定国 > 往事追忆

王定国在西路军

日期:2020-06-17         文章来源:炎黄春秋         作者:谢景星

5ee9c7a463b59.jpg

晚年的谢觉哉与王定国

1950年,我从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调北京军委办公厅工作,一个星期天,我请假到内务部看望时任内务部长的叔祖父谢觉哉。当时谢老公务忙,不在家,由叔祖母王定国接待我,叔祖母是谢老的秘书兼机要科长,我和她是首次见面。她的第一句话是:“谢老说今天你要来,我叫炊事员为你准备了中午饭,生活上你还缺点什么?跟我说……”临走时再三叮嘱:“到了大机关要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听党的话。”从此以后,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去看望、聆听她的教诲。如今,她已89岁高龄,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中国长城学会及中国干部教育协会的领导职务。她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足迹遍布全国,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她还是《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论坛》杂志社特约编委。她眼不花,耳不闭,思维依然敏捷,仍笔耕不止,出版了《留在昨天的情思》和《后乐先忧斯世事》两本著作以及上千幅字画作品。还有几十万字的日记在党的80周年纪念日前已付印。

  王定国1913年2月4日(农历除夕)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农村,父亲是佃农。1930年,父亲病故时,母亲卖了一个弟弟换回一副棺材板安葬父亲;因生活无着,才16岁的王定国被嫁到邻村李家做媳妇。1931年春,在舅舅家结识了避难的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通过杨克明,又结识了一批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帮助下,王定国逃离了李家,参加党领导的秘密农会。她在妇女中积极宣传放足、剪发和男女平等的思想,并在四川南充地区第一个带头放足、剪发。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集中所属红四军、红九军和红三十军的主力约五万人挥师南下,解放了营山。

  10月6日,营山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王定国当选为内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委员会主席李禹候在战斗中牺牲后,她代理了主席职务。11月在营山县党代会大会期间,王定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12月,县政权组建妇女独立营,由县委书记王崇道兼任营政委,王定国任营长,随即率妇女独立营到三元、五块石、消水河等地抬担架、送弹药、围剿土匪,在营山的战斗历时五个月。

  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决定扩大宣传队伍,将原有的剧团规模扩大。王定国因平时爱唱爱跳,组织上就调她到剧团工作,负责服装、化妆、演出杂务。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的中央机关和四方面军总部在懋功会合,在庆祝红一、红四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联欢大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在联欢会上,王定国所在的剧团和中央军委文工团联合演出了精彩的节目,李伯钊跳了苏联舞蹈,大家合唱了陆定一写的《红军两大主力会合歌》。

  随后,中共中央举行了两河口会议,决定北上建立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共同抗日,王定国随剧团经过毛儿盖来到卓克基,为过雪山作准备。一天,一位老同志手拿衣物从山坡上走下来,面带笑容走到王定国面前说:“小同志,要过雪山了,请你帮帮忙,把这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王定国当即伸出双手接过来,满口答应:“行,我今天就缝好,明天就给你送去。”老同志连忙道谢说:“那就谢谢你了。我叫谢觉哉,就住在这山坡上,是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的。”第二天,王定国将缝好的羊毛衣送给谢觉哉,谢老远远地迎上前去,接过羊毛衣看了看,高兴地说:“谢谢你,缝得很好。”并将身旁的董必武、徐特立给王定国作了介绍。王定国也自我介绍说:“我是红四方面军剧团的,叫王定国。”在向他们告别时,谢觉哉特地嘱咐她:“小王同志,你们过雪山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回去告诉同志们多准备一点辣椒,可以御寒。”谁曾料到这次偶然相遇,竟使后来他俩成了终身伴侣。

  1936年10月底,部队过黄河后,准备配合河东红军部队攻取宁夏。这时河东战场形势急变,“宁夏战役计划”不能实现。中央军委命令过河部队红五、九、三十军组成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任命陈昌浩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为副主席兼总指挥,率西路军部队向河西走廊行进,在河西创建根据地,直接打通由新疆至苏联的国际通道。剧团也改称“西路军前进剧团”,跟西路军总部行动。

  11月9日,西路军经过万里征战还未得到休整的英雄健儿两万多人,包括上千的伤病员,1400多名女战士,高唱战歌,在空旷的、陌生的河西走廊上急进,时值数九严冬季节,风沙扑面,呵气成冰,食不果腹,衣不御寒。沿途同围追堵截的马家军不断发生激战,加上中央军委对西路军任务不断变化,又没有主力红军后续部队的支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历时四个多月,取得先后歼敌两万多人的战绩。但由于当时没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又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1937年8月中旬,西路军被数倍于我之敌围困在荒山雪岭之中,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兵败祁连,九军政委陈海松、25师政委杨朝礼壮烈牺牲。陈昌浩召集西路军余部全体指战员开会,宣布组织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就地疏散,各打游击,自找出路。

  这一悲壮惨烈的历史事实,沉重地深深刻在王定国的记忆里。1996年王定国看了《炎黄春秋》杂志第三期刊登的刘明钢写的《西路军的失败与陈昌浩的检讨》一文后,她说:“这篇文章写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公道的。”

  在这场战斗中,王定国腿部曾两次负伤,右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结成了冰块。王定国是排长,晚上还得查岗查哨,当她发现有个战士该换班却没有人来接班,便自己接替战士放哨,因腿伤只好坐着放哨,刚好徐向前出来查哨,见她坐着,便问:“你这个同志怎么坐着放哨?”她说:“腿受伤了。”徐向前又问:“腿受伤怎么还出来站岗呢?”她答:“是来查哨,我替战士站岗。”徐向前听了,忙叫另外的战士换下她。

  12月5日,剧团奉命从永昌到东里铺慰问红九军军部,不料与军阀马步芳的骑兵部队遭遇,剧团立刻抢占一个三层楼高的土围子据守待援。总部派三十军武杰(吴俊平)带领骑兵支援,哪知这些马匹是从敌人那里缴获过来的,敌人用马语一声吆喝,连人带马都跑到敌人的阵营去了。敌人开始认为剧团驻地是九军军部,采用重兵包围,当我们的子弹打完后,只好用马刀和石头同敌人奋力拼杀时,敌群蜂拥而上,十几个对付我们一个,苦战一天,大部牺牲,余下三十余人被敌人抓住。被俘后王定国等被押往武威后转青海西宁关押。在关押期间,剧团被俘人员秘密地组建了党支部,王定国任组织委员,开展了同敌人新的战斗。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发生,全面抗战开始。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全国一些大城市先后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西路军失败后,党中央十分关心失散和被俘的战友。7月,党中央派谢觉哉等同志在兰州成立了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简称八办),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营救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转送延安。这时马匪军正在大批杀害红军战俘,用活埋、枪杀等极其残酷的手段,一片白色恐怖。据1958年张掖县统计的数字,马家军在张掖杀害西路军俘虏的情况:活埋2600人,枪杀575人,烧死56人,其它手段害死27人。遭遇最惨的是那些被俘的女红军。西路军妇女先锋团1000多人,前进剧团30人,全部落入马步芳之手。马步芳见抓到的红军剧团,大都是二十来岁的女人,就强迫为他们唱歌跳舞,寻欢作乐,或作妻妾、女佣。敌人为了控制剧团,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把王定国和孙桂英等20多人押送到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县城,由旅长韩起功负责临时监管。“八办”得知这一情况后,谢觉哉通过地下党,结识了宗教界爱国人士、甘肃福音堂医院院长高金城大夫,谢觉哉同高院长回到张掖,重开福音堂医院,秘密地开展营救工作。王定国和剧团的徐世淑就成了福音堂两位特殊身份的护士,以医院为掩护,接待西路军的伤病员和外出寻找失散人员。

  据后来的统计,经王定国和“八办”的同志寻找到的西路军失散和被俘的同志共300多人,其中有刘瑞龙、魏传统、丁世芳、吴建初等负责干部。

  1983年秋,王定国回到阔别40年的甘肃省进行访问。这里是西路军无数先烈的鲜血洒遍的疆土,是当年失散的红军定居地。王定国经常收到他们的信件,诉说心中的委屈和面临的种种困难,她一直深感不安。这次是应甘肃党史部门的邀请,她和伍修权专门到了兰州,在兰州军区政委肖华的组织下,成立调查组,他们来到西宁、银川和河西走廊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走访了尚健在的一部分西路军老红军战士。他们是当年西路军兵败祁连后,一批被俘和失散人员,大多是从敌人的屠刀下及活埋战俘的万人坑中逃出来的。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重返革命队伍,政治上长期受到歧视,把他们当成“逃兵”“叛徒”。“文革”中,更是备受摧残。他们生活上面临许多困难仍无法解决,没有医疗保障,住房条件很差,没有生活来源。面对这种情况,伍修权感慨地对王定国说:“世界上哪有只打胜仗的军队,西路军当年的失败,这些同志有什么责任?!竟长期忍受这么多委屈!今后还要不要有人当兵?这件事一定要解决好,不然会给党和军队造成不良的影响。”王定国和伍修权商定,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地向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组织部写了个调查报告,并提出调查组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不久,在胡耀邦、宋任穷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注下,由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对西路军散失人员的安置办法作出具体规定,恢复这些人政治上的荣誉,不再叫红军流落人员,改称红军西路军老战士;增加生活上的抚恤,发放生活费,实行公费医疗,改善其生活状况,妥善解决他们的家属子女就业和就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