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人物扫描 > 话说开国将军 > 探本溯源
话说开国将军之二

我国现行的军衔制度

日期:2020-12-09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纪方

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必要制度

实行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的通行惯例。凡有武装力量和军队的国家,大都实行军衔制度。

各国的军衔制度有共同点,也各有其背景和不同特点。

中国共产党缔造和创建的人民军队,诞生于白色恐怖、血火交织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土地革命时期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称作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中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人民武装队伍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还参加了中印、中越边界的自卫反击作战等。每一次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攻坚克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军队史上英勇无畏、敢打敢拼、战无不胜的神话。

实行军衔制,是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军人授予军衔和荣誉称号,有利于整肃军容、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和加强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也是党、国家、人民对军人的关怀、褒奖和崇高荣誉。评衔授衔是军队建设的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我们的人民军队在战争年代曾数次酝酿准备实行军衔制,但由于处于烽火岁月,战事频繁,部队忙于征战,加之物质条件有限,因而军衔制虽有几次蕴譲和局部范围试行,但未能得到全面推行。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军衔制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同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决定在我军部队实行军衔制度。 

5fd090dc24407.png

第一次军衔制

在全国人大通过军衔制有关决议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55年下半年在全军范围展开了军衔评授工作。军衔制设八等二十级:即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不过,大元帅军衔的设置虽然立了法,但没有授予,实际上执行的军衔是八等 十九级。


5fd09121bbcc7.png

1955年9月27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的国庆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在北京中南海隆重举行。首先由毛泽东主席授予朱德、彭德怀等10人元帅军衔。随后由周恩来总理向粟裕、黄克诚等获将军军衔的在京军官授衔。 

5fd09130dc9b8.png

1955年第一次授衔,全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授予将帅军衔的1613人。包括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59名(也有1360名的说法)。到1965年6月取消军衔制时,全军共有1613名军官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也有1614名之说)。(关于少将的人数,有几种不同记载。本文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本,取1359名的说法。)

我们通常所讲的共和国开国将军,实际上就是指1955年至1965年我国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和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高级将领。

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延续到1965年,持续了十年时间。1965年6月,人民解放军部队的军衔制被取消。取消的理由据说是为了“反对资产阶级法权,恢复革命传统”,加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建设。部队从士兵到将军直至元帅,都佩戴统一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没有肩章,服装统一为草绿色,只是干部和战士略有区别,干部服装的上衣是上下四个口袋,战士的上衣是两个口袋。

“文革”动乱结束后,在1975年和1985年,部队军装服饰和领章、帽徽的样式有过几次改动,但是军衔制度并未恢复。

重新恢复后的军衔制

1988年7月,根据形势发展和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和重新实行军衔制度。军衔设六等十八级:即一级上将(设而未授)、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专业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5fd091570072e.png

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的授衔,与1955年首次授衔时的最大区别,是不再设置共和国元帅和大将军衔。改革后的军队最高军衔为上将。军队第一次授衔中所诞生的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这些开国将帅都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功臣,他们成为人民军队光辉的象征,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军衔制的三次改革

1993年4月,军衔制度有所改动。士官军衔增加等级,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军衔,由高至低各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1994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官军衔中不再设一级上将,统一为上将军衔。

改革后的军衔为六等十九级,其等级构成是:将官设上将、中将、少将三级,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四级,尉官设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各一至四级,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三级,兵设上等兵、列兵两级。

1999年下半年,取消军士长(设四级),专业军士(设四级)和上士、中士、下士衔称。改为士官军衔(设1— 6级,6级士官最高)。新式士官、士兵军衔,均采用V型折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也参照解放军实行军(警)衔制。武警士兵肩章也有数次修改。现行武警警衔同解放军军衔式样大体相同,仅帽徽图案和军装、肩章颜色不同。


 (延安红云平台编辑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谱》《开国将军轶事》等图书史料和《中国军网》有关史料综合整理)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