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理论探讨 > 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 色彩延安

1939年,毛泽东与两名小八路

日期:2023-04-06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毛主席与俩个小八路。l艰难困苦压不倒,积极向上是常态。毛主席散步时,路上遇到俩个小八路。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毛主席平易近人,用手指比画字.jpg

1939年,在延安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亲切谈话   石少华摄

1939年,时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大学摄影工作者的石少华,拍下了一张毛主席与两个小八路交谈的照片。

这是一次历史的永恒定格,也是一次毛泽东领袖风采的抓拍,但是对于石少华来说,却是一次历经了47年的辛苦找寻。

1939年4月的春天,中国大地显得格外有了冷,这一年,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原大地上肆虐,国民党抗日形势格外严峻,整个中华大地都沉浸在一片乌云笼罩之下。

唯有延安的红色五角星就像是那夜空之中最闪耀的灯塔,吸引着无数的能人志士和有为青年。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毛泽东的身上,都希望能够得到这位领袖的零星片语。

延安东关黑龙沟的抗大校务部的两个小八路同样如此,他们早就得到了消息,今天上午,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将来参加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

为了能和毛主席见上一面,两个小八路不顾早春那凛冽的西风,爬上了山坡,远远眺望。

伴随着汽车的轰鸣声,从山沟里遥遥传来,两个小八路格外地兴奋,嗷嗷叫地往山坡下冲刺,毛主席刚打开车门一下车,两个小八路便已经冲到面前,兴奋地向毛主席问好。

这一幕刚好被摄影师石少华所捕捉下来,在摄影师石少华看来,这是格外珍贵的一幕,眼前的小八路精神抖擞,浑身上下一股蓬勃的朝气,毛主席神色之中透着平易近人。

透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在热心地向两位小八路介绍着什么,在场的人或许都不清楚,但是石少华的回忆,这张照片冲洗出来后,让毛泽东本人格外地喜欢,将其珍藏在自己的相册里。

1939年正是中国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刻,天上到处都是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狂轰滥炸之下,是无数能人志士的牺牲,也包括很多珍贵的资料,石少华拍照的底片,很不幸就遇到了这种劫难。

当年9月的时候,石少华要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在离开之前,石少华把自己在延安拍摄的五百张底片留给了延安抗大,结果这些底片在日本侵略者的一次轰炸之下,化为了齑粉。

当然底片被毁掉,却毁不掉石少华对两个小八路的探寻问底之心。

新中国成立多年后,石少华没有忘记要找到这两个小八路,无奈斗转星移,当年的战乱已经掐断了太多的线索。

不少看过照片的人也十分好奇,这两个八路军小战士如今又在何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石少华有幸与毛主席共进晚宴,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焦疑,石少华怀揣着自己忐忑的心询问起来:

“主席,您还记得当初我给您拍的有一张和‘小八路’在一起的照片吗?”

毛泽东点头,表示自己一直都记得,照片拍得很好,自己也有所珍藏,说着毛泽东让人取来相册,如数家珍般找到了那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毛泽东风采照人,照片上的小八路却勾人深思。

毛泽东表示,年代有点久远了,自己当年也与两位小战士是匆匆邂逅,当年说了什么,自己也是不太记得了,这两个小战士的名字,自己到现在也不知道。

宴会上的交谈,不免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牵挂,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不知道这两个小战士是否见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两个小战士的下落,让石少华更为之牵挂,事后,石少华的寻找更加焦急起来,经过多方打听,石少华总算搞清楚了两个小战士的名字,一个叫安定保,一个叫刘长贵。

据相关人士回忆,那个叫安定保的战士大概率是凶多吉少,最终牺牲在了战场之上,1945年,安定保和战友们前往东北的途中,被日军包围,最终寡不敌众,安定保也因此下落不明。

听闻这一消息的石少华为之惋惜,只能将所有的努力都聚焦在另一位叫刘长贵的小战士身上。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47年,历经多年打听无果的石少华还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在辽宁丹东有一个老八路,叫做刘长贵,是寿阳县人。

当年在抗大校务部待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石少华来到了辽宁丹东,这是一场阔别了47年的重逢,这是一场中国革命友谊岁月的刹那邂逅,这是一次激情岁月的碰撞,它所闪耀的火花,让这场47年的寻找,有着很大的意义。

在与石少华的交谈之中,刘长贵开始回忆起了自己的革命历程。

安定保和刘长贵都是寿阳县人,老家位于寿阳南庄乡(现为平头镇)刘南沟村,刘长贵上面有一个哥哥,叫刘长寿,他叫刘长贵,家里是远近闻名的豆腐坊,父亲因为排行老三,所以被称之为“豆腐三”。

自己六岁丧母与父兄相依为命。11岁那年,村里来了两个年轻的八路军战士,与村民同甘共苦,给村里的贫苦百姓进行积极的思想改造,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刘长贵也很快混入到团体之中,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机灵鬼”。

几个月后,队伍要出发打仗,瘦弱的刘长贵嚷嚷着要参军,部队队长还真的批准了。

于是,刘长贵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小战士。

安定保是村里的放牛娃,本来只是给家里乖乖放羊,但是在刘长贵的鼓动下,也去找到部队队长,要求参加八路军。从此,安定保和刘长贵成了这支八路军队伍的“小老乡”。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三个师部纷纷向敌后转移,120师一部进行整编,由地方游击队发展起来的忻州、平山、崞县(今原平)等独立团分别改编的第358旅第714团、第359旅第718、第719团。

刘长贵和安定保也因此于1938年元旦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当他们得知毛主席将从杨家岭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大学参加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并作报告,两个小老乡便早早地在山坡上等候,于是也就有了摄影工作者石少华当时用相机记录的一幕。

早春的严寒抵挡不住两个小战士的热情,汽车还没有停稳,两个小战士便已经守候在路旁等待着与偶像间的刹那相会。

汽车门打开,毛主席走下车,看到两个精神抖擞的小战士,先是和蔼地打个招呼,然后询问两位小同志,都多大年纪了。

个子比较矮的战士胆子倒是稍微大一些,告诉毛泽东,自己14岁,他十五岁。

看到两个小战士年龄如此之小,毛主席也是起了兴致,询问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要来参加革命呢?

刘长贵和安定宝斗志昂扬地回答了这个高尚的问题一起回答说;“为了打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

看到两个小战士如此回答,毛泽东自然十分地欣慰,革命总是需要后继有人的,革命精神总是要有人发扬,只有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才能推翻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些小战士就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希望,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们跑来看我,知道我是谁吗?”

哥俩儿异口同声;“知道,你叫毛主席”

毛泽东连忙纠正说自己的名字叫毛泽东,不叫毛主席。

毛泽东又询问了哥俩儿的学习情况,当得知两人并没有念过书的时候,毛泽东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自己教书育人时的状态,耐心地教两个八路军小战士学习写字,毛泽东仔细地教毛字怎么写,泽字怎么写,东字怎么写,两个红军小战士学得也十分地认真。

这一幕便是被摄影师石少华灵机一动,“咔嗒”,揿动照相机快门,摄下了一张珍贵的镜头。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