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事件聚焦 > 春风化雨三十年 > 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

日期:2023-07-24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时期以八路军第359旅为代表的边区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一种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

1000.webp.jpg

名词由来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解放区实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实行残酷的"扫荡"和经济封锁,妄图彻底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停止了给八路军的粮饷,调集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并叫嚣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困难局面。在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0年,朱德总司令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1941年春,八路军第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

主要内容

南泥湾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概括而言,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它是在党中央、毛泽东直接培育下形成的,它是延安精神在南泥湾大生产中的具体体现,是延安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意义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源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八路军359旅将士在南泥湾地区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广大官兵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两大历史使命:保卫延安南大门,保证党中央安全;又通过大生产运动保证党中央的生活后勤给养。为粉碎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和经济封锁,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法宝。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