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和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了一本《见证初心与使命的“十一书”》,里面例举了11封革命烈士的家书,其中有一篇是在革命的危机关头,革命先烈王尔琢为了人民幸福,为了革命胜利,选择了以身许党许国,给父母写了一封“托孤书”,其内容令人潸然泪下。家书原文如下:
父母大人膝下敬禀者:
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谋一面,身为憾事。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不孝男 尔琢
拜上
这封家书虽然只有短短的100多字,但时隔多年,至今读来,依然能够让人深深感受到王尔琢的纸短意长。它不仅饱含着王尔琢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的眷眷深情,更宣示着王尔琢为党、为国、为民的铮铮决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王尔琢,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
他是常德石门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是井冈山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是红军最年轻的参谋长。1928年,也就是他写下这封家书后的第二年,他便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牺牲之后,井冈悲痛、全党悲痛,毛泽东先后两次为他主持召开追悼会,并题写下著名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王尔琢还被评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一)这是一封宣战书,是中国共产党人冲破黑暗寻光明的坚定追求
“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这是王尔琢向祸乱中国的一切黑暗势力宣战!
王尔琢出生于1903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在不断的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国家与民族的出路。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国号由大清改称民国,但中国依然是那样的贫穷落后,依旧是那样的四分五裂,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从小刻苦读书的王尔琢在17岁的时候考入了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此时的他认为帝国主义的强盛是因为他们的工业发达,能够造飞机大炮,中国之所以贫弱是因为科学技术跟不上,所以他想到了工业救国的道路。但他在长沙学习期间,看到的是资本家可以随意的剥削工人,外国侵略者可以随意地枪杀中国人民,这一切让他感到苦闷和彷徨,工业真的能够救国吗?他在心里逐渐打上一个问号。
而与此同时,王尔琢在省城又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湘江评论》等宣传新思潮的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他开始知道了世界上有共产主义,中国有了共产党。一本薄薄的《共产党宣言》让王尔琢逐渐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并且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革命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由此,王尔琢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思想之门、信仰之门。他就此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去报考军事院校投身革命事业,推翻统治阶级,建设劳动者自己的国家。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让他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参加革命斗争,为光明的未来而战。
(二)这是一封承诺书,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腔热血为苍生的无私大爱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这是王尔琢面对孤儿寡母的哭声被唤起的使命和责任,更是对“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白发苍苍的老人”,以鲜血和生命作出的表白和承诺。
王尔琢也渴望与妻儿会面,也渴望享受家庭的温暖,但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面对共产党员淋漓的鲜血,面对普通群众的无家可归,他又怎么能回家享受团聚的快乐呢?所以王尔琢只得给父母写下这封“托孤书”,把妻儿托付给父母,自己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王尔琢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他身上体现出的正是这一腔热血为苍生的大爱,他更是把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做自己一生的执着追求。
(三)这是一封决心书,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精神
“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以信仰为基,用生命践诺。写下这句话的王尔琢,立誓要和反动派斗争到底,他也已经准备好了,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事实上,自从参军以来,王尔琢就在不断地进行着斗争。
首先就是和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作斗争。王尔琢是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进入黄埔军校的,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结成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共两党的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并且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但不久之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屠杀革命者,当起了帝国主义的帮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反动派的所作所为燃起了王尔琢的满腔怒火,也斩断了他的万缕归思。从此他蓄须明志,立誓要和反动派斗争到底。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王尔琢毫不犹豫地跟随周恩来,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又跟随朱德激战三河坝、智取宜章城、登上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参谋长兼主力28团团长,戎马倥偬,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有斗争就意味着会有牺牲。1928年8月,在攻打郴州失利后,王尔琢带着28团准备重回井冈山,但此时二营的营长袁崇全突然叛变了,并且还带走了两个连,当时林彪等人都主张把袁崇全打回来,而王尔琢则主张去把他们叫回来。大家一再劝说王尔琢,既然袁崇全已经叛变,这一去,恐怕会有危险,但王尔琢坚决地表示:“都别说了,这是我的部队,我必须把他们带回来!”
王尔琢只带了一个警卫排去追,后来也真如他所说,两个连大部分的士兵都被劝了回来,为革命保存了力量,只是他自己却再也没有回来,倒在了叛徒的枪口之下。
这封“托孤书”就成了王尔琢留给家人的绝笔,他再也没能见到父母、见到妻女。他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以身许国的人生誓言。
今天,距离王尔琢同志的牺牲已经过去90多年了,90多年来,这封“托孤”家书中所体现的坚定意志、为民情怀、斗争精神,依然闪耀着红色的光芒,正是有无数个像王尔琢一样的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通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中,肩负重任,不负重托,我们党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辉煌。
这封“托孤书”留给我们的是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新时代,我们重温这封家书,就是要汇聚起不断前行的磅礴力量。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编辑 时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