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秦腔精神随想

日期:2025-02-05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高建国

安万火了,秦腔醒了。

安万用琳琅满目的时尚器皿,盛上原汁原味的“老秦腔”,端上网络文化餐桌,让世人尝到了新奇味道。

秦腔揉了揉懵懂睡眼:今夕何夕?我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世人也思考探寻着同样的疑问。

秦腔仅仅是一个地方剧种吗?只是中国文化菜系的一道西北风味菜肴吗?

不,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精神产物,是中华民族“龙马精神”注脚中的一个元素,蕴藏在岁月深处。

若想获得具象化印证体验,可以进入三千里陇原的空间,万年流淌的时间,拾寻到我们遗落太久、太多的东西。

黄河·渭河·龙图腾

诗仙李白唱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历史老师说,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依偎着兰州黄河母亲雕塑,凝望着大河滔滔浪头,默诵起李白名句,一幅宏阔画面会灵动在联想的脑海——

大海,黄河母亲的娘家;巴颜喀拉山,黄河母亲的出生地;黄颜色的高原平原是她如意郎君。

她循着日月的轨迹,从大海升腾为云,在巴颜喀拉落地为雪,出落成怀春少女,以九曲八十一道弯的万里行旅,经营自己的爱情,繁衍自己的儿女。

少女的黄河,流连在青藏高原种满萋萋芳草,五彩格桑;

少妇的黄河,一头扎进黄土高原的怀抱,含情脉脉地挤出一股丰沛的乳汁,化作第一道支流渭河,流向后来所说的“天河注水”三阳川,把那里做了产房。

在那里,先后产下了龙族一脉:伏羲、黄帝、周祖、秦祖、唐祖……

三阳开泰,兴盛龙脉。渭河奔流的血脉,腾飞九天的浩气,化作龙图腾,龙文化,沿着渭河东流,承载着万年大地湾智慧养分,滋养出一个伟大的农耕民族。

黄河的主流肩负着经天纬地的使命,继续她的行旅,跋涉兰州河谷、流连银吴平原、舒展蒙古高原、旖旎晋南盆地、拥抱中原大地,一路繁儿育女,终于在齐鲁平畴叩开娘家大海的门闩。完成了蓝色的洗礼,又进入新的腾天行云,流地世间的循环。

文圣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黄河母亲是永恒在万里奔波劳碌的女神。

祁连山·大走廊·马图腾

诗杰骆宾王长吟:雾卷天山静,烟销太史空。

古籍史书说,匈奴语的祁连山就是汉语的天山。

拥有绵延两千里长度,五千八百米高度,以三千三百道冰川连通上苍的祁连山,是中国宏大历史叙事的绝佳看台。

祁连山,雄踞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中,背靠辽阔西域,目光痴痴望着秦岭、望着六盘山,望着被汉代称作陇右的龙之乡。

祁连山,大海的儿子,一侧青海湖、一侧居延海,是他从大海腹中分娩,挺身耸立那刻,带来的两颗玉佩。

祁连山,以顶天立地核心区位的尊贵,被以游牧渔猎为生的北方民族奉为神祇。丰沛的水草、茂密的古林,拥挤的兽类,辽阔的原野,稀疏的族群部落,使得他们固化了逐水草而居,猎兽捕鱼而食的生存方式;有了杀戮捕获技能;有了马背民族的心性和习性。

马,驮起一个个随着季节更替而流浪游走寻食的部族,

马,成了游牧民族物质生活的依托,精神生活的支撑。

马,特有的灵性,相同气息的遥遥感知互通,把马背上的族群从不同方位驮载到祁连山下,因地处黄河之西而得名的两千里长的大走廊。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马,繁育在祁连山下,纵横驰奔于草原山野,也腾空飞跃于云端山巅,马图腾,马文化在不同族群大交汇中生成,在岁月的淘洗淬炼中升华。又向草原帐篷、山林木屋散去,成为游牧族群的共同崇拜。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它以驾云飞腾的急切,在向世界宣示:我是游牧民族马图腾的意象化,马文化的具象化,马文化体系的一个标志性元素!

有人叫它“马踏龙雀” ,倒也贴切。龙雀是凤凰家族的尊者,它要冲击猎获的是龙乡凤羽般的富足繁华,以及所有精彩。

秦地·秦亭·秦邑·秦都

《木兰辞》有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清人陶廷珍留诗:秦中门户瞰临洮,万仞崇冈压巨鳌。凿险路分鹑首隘,盘空人俯陇头高。

陕甘宁三省横联交错地带,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平行山岭。抵住秦岭西端,构成一个大大的U型地理板块。犹如龙头长出的两丛龙须。

西边是四百里六盘山,它的南段叫陇山;东边是与本初子午线重合的八百里子午岭,它的南段叫桥山。

这个地理版块的灵气,主导了中华五千年历史进程。

三千里陇原承载了万年以上的龙和马二元文化根脉,承载了五千年农耕与游牧二元文明源流,也承载了两种文化基因排异性激烈冲撞博弈、两类文明族群敌对性的漫长纷争厮杀。

地理意义上的关山,是六盘山南段的陇山;历史意义上的关山,是天水市张家川关山草原。异地同名的关山,只是人文象征。

这个地理区块,覆盖了当今的甘肃庆阳、平凉、天水三市和陕西宝鸡市。是农耕民族的渊源祖地,代代先祖重复着沿水脉东进,呈扇面北扩南下征伐,以陕甘为后方,在“天下之中”的河南建立中原王朝,吞食到长江水系。创造出富裕繁华的农耕社会。

这个地理区块的背后,是强悍骁勇、游牧为生的马背民族。它们凭借马背上的优势,沿着天然而成的战略通道东进,向着农耕民族领地侵扰劫掠,由此书写出波澜壮阔的中华史册。

中原王朝称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为“西戎”,留在古籍史书的原生态官称则是情绪化、侮辱性、轻蔑性极强的“西夷犬戎”。

陕甘宁那个U型地理板块,是两种文化形态、两种文明结构纷争融合的热点区位。西周东周、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的更迭变迁,都记述着热战频繁的时间跨度;一串串生疏的历史地名诉说着冲突空间的广度;而它们背后是血腥残忍的烈度。

夏商时期,西戎就已占据陇西,每每经两条天然通道东侵大周:北边一条是经华家岭到静宁,翻过六盘山夺平凉,图宝鸡;南边一条是经川道打天水,谋宝鸡。到周朝,西戎军队前线指挥部就设在了静宁。

西戎以马上民族兵种优势,剽悍凌厉、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使得大周王朝屡遭西戎侵扰,败多胜少,危急时刻想到了在南线侧翼礼县应对陇西之敌屡战屡胜的秦非子。

这是一片浸润了六千多年龙文化的圣土,是龙乡一方依山傍水川道平阔的战略要塞。千年之后,成为诸葛亮统帅蜀军六出祁山之地。

受命由山东迁徙礼县的秦非子家族世代尚武,他们苦守礼县要塞,精心驯养战马,建设精锐骑兵,依托山势构筑城堡,巧用家传兵法,攻守进退自如。

大周王朝把天水防区封为秦地,秦非子由一个要塞头领,跃升为受封秦地的将帅。便把抵御西戎的大本营迁移到张家川关山草原,在马家塬高地设立秦亭,作为指挥中枢。

北抗西戎静宁指挥部重兵,西拒陇西方向来犯之敌。

秦非子部族横刀立马,不辱使命,不仅扼守住了大周王室祖地庆阳、战略要塞平凉、平复了西戎后勤基地陇西,还为大周朝廷提供了大量战马资源。大周王朝特批秦地晋升为附庸国,也就是当代意义上的军事特区。并允许在古称上邽的天水市清水县设立都邑。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各诸侯国不久,朝廷奸臣太监勾结暗通西戎,里应外合,引来西戎大举入侵,攻进首都镐京,杀死幽王。各诸侯国按兵不动,唯有秦非子后人秦襄公集结本部主力杀进镐京救驾,剿灭了宫廷内鬼。

大周朝廷决定京都东迁洛阳,并与秦襄公约定,收复失地后,把宝鸡作为奖励。经浴血拼杀,大获成功,由此U型地域版块尽归于秦。并由附庸国晋升为诸侯国,都邑由清水迁移宝鸡。

秦风韵致·老腔气质·秦腔根基

诗仙李白有诗: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作家贾平凹笔下: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

作为高级智慧动物的人,具有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天性,有着对自身潜质和外部世界认知的精神天赋。于是,创造出意象化的文化符号,具象化的崇拜载体。由此衍生出抒情言志的诗歌、音乐、舞蹈、戏剧……

以奔腾灵动姿态行走大地的黄河,孕育出以龙图腾为文化符号,安于平和、兼容并蓄的农耕民族。它们征服的目标是四海。因为大海是它们物质与精神的归宿。

以沉静姿态屹立于世的祁连山,孕育出以马图腾为文化符号,动感十足的几十个生生灭灭的游牧族群。它们征服的目标是中原。因为中原有它们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

秦人的崛起,阻断了西戎东进的脚步。到秦国成为诸侯国之一,建都宝鸡,移都咸阳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西到临洮、东到华山的地盘。U型地理版块空间延伸放大,成为一统天下的基本盘。

秦腔,就是在如此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如此充满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成败一役、生死一线的特殊舞台上发育成长。

秦风,秦腔发芽的沃土。秦人带着尚武的血脉 ,也带着中原民歌的情调,来到龙乡要塞礼县,面对着来自西戎的侵扰,沉浸着狂野的民歌风韵,在鲜血尸骨养肥的沃土上长出“秦风”诗歌绝响。如果说,中原诗韵歌风是绚丽多姿的花儿,那么,经过西戎游牧民歌授粉,就赋予了更加优秀的品质,别致的风采。

打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两千年后人公认的艺术家评价是:一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秦风”入选十首。与其他十四国“风”不同,只有《蒹葭》《晨风》为言情之作。其余八首表达的都是家国忧患、尚武心志。构成了它独有的鲜明特色。

老腔,秦人精神的内核,“赳赳老秦”的魂魄。秦人自受封天水“秦地”,担当起庆阳、平凉、天水防务一线重任。战线骤然拉长、战事陡然频繁、队伍大量扩容,战争规模变大。生生死死、悲欢离合如影随形。

面对西戎骑兵快速机动的马上优势,剽悍凌厉的战斗作风、纯熟精湛的军事技术,狠辣顽强的战斗意志,逼迫着秦兵在壮大骑兵实力,提高战略谋划战术运用水平的同时,用于鼓舞士气,激励将士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勇于牺牲、前仆后继精神的军乐战歌应运而生。它就是秦人老腔,由秦风嬗变转型的老腔。

老腔,是马文化、龙文化优秀因子融合的音乐体系。听一听谭维维挖掘的成为“世界音乐教科书”的华阴老腔,再听一听爆火中的安万“原汁原味”的老秦腔,正在广泛流行中的《潼关》,尤其是刀郎团队由安万团队“苏显赶驾”改编的《秦腔即兴曲》,就可以感受到接近原生态老腔的独特风韵:

那激越急促的音乐交响,代入感极强的再现了旌旗猎猎,兵阵如林的宏大战事场景;

那铿锵激越的梆子乐点,分明是战马蹄音的倥偬步点马,纵横驰奔、血雨腥风、生死相决瞬间的特写切换;

那鼓乐雷震、丝弦凄厉的旋律,分明是战鼓催人、战马嘶鸣、刀剑撞击、死命相搏的怒吼长叹;

那高亢苍迈的唱腔,分明是两军阵前的冲锋呐喊、厮杀呼号……

这就是“赳赳老秦”的精神气概、军魂族魂音乐化的内核与张力所在。

当秦人拥有了诸侯国资质,迁都宝鸡,“赳赳老秦”精神就成为秦国精神,老腔音乐经过与当地民歌深度融合积淀,成型为“西府秦腔”,以一个诸侯国代表性主流音乐独领风骚。

岁月悠悠,世事沧桑。随着秦国经历商鞅变法民富国强,秦国军队在游牧民族、农耕民族两种军事文化融合互补中,打造出无敌于天下的“虎狼之师”。终于成就“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伟业。

大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却因只有十年统领全国的寿命,长城以外的西戎、北胡尚未收复,虽然初创了宫廷乐府,但因秦腔音乐的特殊品格,没有来得及全面推广普及。

国运·国势·国乐

诗圣杜甫放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清人赵翼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今人文化现象的“绝顶”,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民族观。唯有如此,才能在特定的外部条件与事物运行内在规律的结合上,厘清秦腔兴衰演进的脉络,得出恰当的价值评判。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为戏剧史公论。

秦腔“形成于秦”有两个节点:从秦非子受封“秦地”,到秦襄公受封诸侯国,历时一百三十年,是“秦风”向老腔转化的时段;从秦襄公立国到秦王朝覆灭五百六十年。是秦人老腔向“西府秦腔”转化时段。

秦腔“精进于汉”的起点,是在汉朝第七任皇帝——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他派霍去病突袭匈奴后方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不仅是军事意义上的开疆拓土,更重要的是征服了游牧民族马图腾、马文化神祇圣土。汉武帝还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国策,以此为标志,形成了龙文化一元统领,马文化降为从属的新格局。而它的优秀因子作为养分,充盈到龙图腾、龙文化的血脉。

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大破匈奴中,俘获并杀死了游牧民族的祭天金人,二十三岁英年早逝。汉武帝为他举办国丧,仿照祁连山地貌形状为之筑墓,调遣西北边境五郡的铁甲军重孝加身,从长安到茂陵列阵行祭。这不只是给予霍去病的高规格哀荣。更是寄托对古天山、马图腾、马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汉武帝刘彻做了秦始皇嬴政做梦都想做、天假时日必定要做,却又没来得及完成的未竟之业。是大秦文化、大秦精神跨越时空的最佳传承者。

汉武帝把宫廷乐府列为正式的文化机构。秦腔,再也不用被逼在刀尖上舔血中吸纳血性杀气,可以主动在文化输出中补养精髓了。

“昌明于唐”有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前提: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乘势而起,百余年间,建立数十个小国,其中存在时间较长的是“五胡十六国”。“五胡”即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面对国家破裂、山河沦丧,战乱不休、一桩桩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血腥恐怖事件,承载秦人、汉人精神的秦腔,再次成为中华复兴的征曲战歌。

北周重臣杨坚脱颖而出,逼迫静帝“禅让”,建立隋朝,国祚三十八年。终结了中国持续近三百年的分裂混乱局面。隋炀帝杨广亲率大军从京都长安出发,经陇西到青海横穿祁连山,落脚河西走廊的张掖,邀来二十七国君王聚会,共赏天下九部代表性音乐。秦腔音乐自然是主旋律。回到长安历时半年。

隋炀帝还两巡汉长城,带回了对威加游牧民族的征服快感,也如影随形地跟来了游牧民族“宴乐”。后来演变为汉语化的不同词牌,流行于大唐时期歌楼酒肆、市井馆舍。终于在宋朝以宋词之名与唐诗并立。而这种宴乐,也成为补养秦腔的音乐元素。

汉代“飞将军”李广后人李渊,重演隋文帝杨广故事,“接受”自己拥立的隋恭帝“禅让”,建立唐朝。自己亲子、隋炀帝义子,受封秦州天水为“秦王”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上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昌明”意为兴盛发达,发扬光大。与大唐盛世经济、文化、军事配套的是华美唐诗和贯通东海到欧亚的“丝绸之路”。周秦时期《诗经》表达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宏图远景充分展现。

秦腔,作为龙文化重要元素,在自秦至唐千年岁月长河大浪淘沙中自我扬弃,以真金之光闪耀在中华天空,以诗歌音乐合体的存在方式,渗透在华人血脉细胞。

在华美唐诗的灿烂星河,以古天山脚下的河西走廊、遥遥西域、戈壁大漠、边关要塞为自然人文背景的边塞诗无疑是最亮的星辰。农耕游牧文化元素在交融中吐故纳新,繁育出新的元素品种。

胡旋舞飞旋着进入京都、进入中原,融进了倾倒朝野的羽衣霓裳舞;

蒙着祁连冰川凛凛寒意、大漠风尘苍凉韵致的胡笳羌笛呢?再生成了哪种吹奏乐器?

游牧民族敏捷奇妙的马上功夫,刀剑弓弩精湛独到的绝技呢?化作舞台化的哪些动作招式?

风格迥异的族群民歌情调,滋生出哪些撩人心弦、动人心魄,不同意韵的词牌格律,戏剧的板板眼眼?

……

戏剧化舞台表演构成要素基本就绪。秦腔,国家歌曲音乐的头牌,应着时代呼唤,当仁不让地粉墨登场,一展风采了!戏剧鼻祖的名号已经备好,舍君其谁!

天意人心·血脉觉醒·文化皈依

林则徐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左宗棠述志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围绕“安万现象”的价值评价,很多人认为折射出民族血脉的觉醒。血脉,是龙族血脉;觉醒,是文化觉醒。

血脉觉醒,有规律可循:每一次文化的沉沦,都必然导致一场重大的民族危机和深重灾难。每一次重大民族危机,都会引来一次龙族血脉的觉醒,龙族文化的复兴。

秦腔,伴随着民族振兴、社会发展坎坷曲折沉沉浮浮、兴兴衰衰。有人对秦汉时期血脉觉醒做了形象化诠释。

一个是电视剧《大秦帝国》主题曲:“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昔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另一个是电视剧《汉武大帝》主题曲:“在滔滔的长河中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

就是这种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在一个个文明古国沉沦之后,依然屹立东方。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劫难史、耻辱史。不再是中华版图上马背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撞融合,而是共同面对世界列强对中华民族的劫掠。催生了龙族血脉的再次觉醒。

一代伟人、一个伟大的党、一支伟大的军队横空出世。在三座大山重压下,他们被迫万里长征,而在敌对势力眼里,却是陷入穷途末路的逃亡。当红军长征队伍走到甘肃,打下岷县天险腊子口后,下一步去青海,还是新疆?战利品中的一张报纸,仿如天意昭示、上苍指路:陕北有红军!人文学养丰厚的毛泽东肯定恍然大悟:附近就是秦长城起点的临洮,渭河起点渭源,龙图腾、龙文化的原乡、黄河文明的源头。

毛主席率部沿着秦长城走向,经会宁三军大会师,翻越六盘山,抵达子午岭北段。东侧是延安,西侧是陇东董志塬,轩辕黄帝与中医鼻祖岐伯共创“岐黄文化”之地,周祖从西戎手中收复失地,进而创立大周王朝的根据地。南侧是桥山,坐落着黄帝陵。正是影响中国历史三千年的U形地理版块一隅。

毛主席在那里创立了陕甘宁边区,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沁园春·雪》。评点历代“真龙天子”,抒发重整中华河山豪情壮志。那绝对不是临时起意的即景偶得。而是在腊子口参透天机,在六盘山巡望龙之原乡那刻,就生成了腹稿。那是最深刻、最宏大悠远的血脉觉醒。

而今,人们敏锐地透过“安万现象”,发现了“血脉觉醒”的现实价值和本质效应。已经大大超越“秦腔火”“秦腔热”本身,也超越了文艺服务方向本身。而是龙文化造就的国魂、族魂、军魂。

而今,我们走进了中国和世界“两个百年大变局” 的新时代,是新的严峻挑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一往无前的动力;需要综合国力硬实力的强大,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无敌天下。

安万现象契合了这种现实需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那种刚烈的血性、坚忍的意志、以身报国的情怀、勇往直前的气概,中华复兴的必胜信念……

此刻,八百里秦川、三千里陇原、塞外江南、网络世界响彻秦腔激越鼓点、悠悠丝弦,倥偬梆声、铿锵行板、冲天长吼、撼地长哭……

你可以一时不适秦腔刚性十足的音乐,听不懂秦音方言的唱词,但不妨给点耐心聆听,给点耐力体味。

你会渐入佳境,听到祖先强劲的心跳,张扬的歌喉;看到祖先凛然的气质、雄壮的体魄,飞落的泪滴、开怀的笑容,壮行的步履、捐躯的无悔。

你会让他们走进我们心灵干涸空缺的部位,融入我们贫钙的骨骼,缺铁的血液。和我们一起应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一起拥抱光辉的未来!

秦汉精神不朽,秦腔魅力永存!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