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评论
商洛历来是——

长安画派的写生创作基地

日期:2025-04-21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崔学民

商洛山水的雄姿,历来受长安画派及山水画家的青睐。这是一个历史渊源深厚,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见证了长安画派艺术家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卓越创作。

长安画派,作为中国五大画派之一,以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而著称。其代表人物包括赵望云、石鲁、李梓盛、康师尧、何海霞、方济众等画家。在五、六十年代多次深入商州秦岭沟的峡谷,龙王庙以及熊耳山等地深入生活,大量写生,创作出了一大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巨作,这些艺术家们不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精髓,更是勇于创新,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在他们的作

品中,陕西商洛地区的壮美山川、风土人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商洛,作为陕西的一个重要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长安画派艺术家们钟爱的写生基地。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赵望云、石鲁等长安画派的先驱们就曾多次深入商洛山区,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秦岭的巍峨壮丽、丹江洛水的柔美灵动,以及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这些元素都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之中。踏着先辈的足迹,七、八十年代刘文西、赵振川崔振宽、王西京、张振学等长安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也经常来商洛地区的洛南石坡的鞑子梁、柞水的牛背梁、镇安的木王山、山阳的天竺山以及的商州的秦岭峪峡谷、龙王庙、熊耳山等地写生创作。第三代长安画派代表人物范桦、杨霜霖、魏高良、张剑波等等在九十年以来长期深入商洛山区深入生活,创作出秦岭深处的山山水水,商洛雄浑壮观的山水画面成了长安画派创作的丰厚资源。

近年来,长安画派的艺术家们依然对商洛情有独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等组织多次举办重走“长安画派”之路采风写生活动,商洛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站。艺术家们先后来到山阳漫川关镇、法官镇法官乡、月亮湾、法官镇小河口村、漫川古镇,柞水的牛背梁以及商州区金陵寺镇熊耳山、龙王庙,丹凤的凤冠山、商山等地进行采风写生。在葱郁的山乡、杨柳河岸、古镇街巷和双戏楼广场等地,都留下了他们专心创作的身影。

这些艺术家们不仅在这里汲取了创作的灵感,还通过他们的作品向外界展示了商洛的独特魅力。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成为了商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弘扬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1.png

此外,商洛宣传、文化部门,秦岭画派还积极与长安画派研究院,陕西省山水画协会等机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长安画派品牌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展览、交流和采风活动等形式,商洛不仅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前来写生创作,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和艺术品位。

商洛历来是长安画派的写生基地,这一历史传统不仅见证了长安画派艺术家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和卓越创作,也为商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编辑 马雨辰  审稿 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