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日期:2018-09-21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是1998年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之一。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初建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砖砌平房。灵堂内,悬挂着抗美援朝英雄五烈士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的遗像;左右两侧的柜橱里,陈列着烈士们的革命遗物,有副军长蔡正国烈士带有血迹、弹孔的军装,勋章等等。烈士墓地里,共有100余座烈士墓,墓形圆而尖,前置石碑,上刻烈士英名及生前光荣事迹。1963年9月30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b99dfc1274e9.png

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背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5b99e023dbb72.jpg

5b99e056022d2.jpg

纪念碑左、右、后面为墓区,共安葬着123位抗美援朝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园内栽植松柏等树木4000余株。纪念馆中陈列的烈士遗物有:邱少云烈士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生前用过的轻机枪;杨根思烈士生前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的请柬;蔡正国等烈士生前荣获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蔡正国副军长牺牲时的弹洞血衣,红军长征10周年纪念章;吴国璋、饶惠谭等烈士生前的用品等遗物;郭沫若讴歌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诗词手迹等等。

5b99e0a2af478.jpg

5b99e339c9ad2.jpg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1951年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的同时,便有烈士遗体相继送来安葬。翻开烈士陵园的原始"志愿军烈士入园登记表",123位烈士的自然情况历历在目;每个登记表上,都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的大印,留有组织部部长谭开云等领导的亲笔签名。

第一位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叫赵兴玉,66军588团团长,1916年出生,四川省达县石岗岭人,1933年9月于达县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省入党,历任县大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

最后一位来到烈士陵园的烈士,是1994年安葬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何渠若。何渠若烈士1920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入党。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烈士牺牲在谈判斗争岗位上。

当时,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部队留守处,用棺材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体在丹东来不及装殓,用帆布包裹着运送到沈阳,然后在沈阳入棺装殓。

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江陵堡村耿式全老人,当年在15军44师供给处当通讯员。1953年2月18日,师政治部高干事对他说,上级指示,牺牲的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遗体,都要运送回祖国安葬。命令他参加寻找烈士遗体、护送烈士遗体回国任务。2月21日夜,耿式全和29师张干事冒着敌机、大炮的封锁,重返中线阵地,寻找邱少云烈士的墓地。

5b99e18fdcb95.png

邱少云烈士是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时,在潜伏过程中牺牲。当时,战斗打响后,卫生员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来。此刻,邱少云已经被烈火烧焦,身体只有小孩大小。邱少云烈士牺牲后,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当时,立二等功的烈士与牺牲的战士一样,都集中在一起安葬,邱少云当时报二等功,与牺牲战士埋葬在一起,十分难找。当晚10时许,他们来到埋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开手电,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砖记。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葬。当时正值隆冬,冻土一尺多厚,他们挖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邱少云烈士遗体挖了出来。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翌日,他们又找到了刘光义烈士的遗体,与寻找黄继光、孙占元等烈士遗体的队伍会合。1953年2月22日下午4时许,耿式全他们乘坐5辆货车,将29位烈士遗体运送到丹东七道沟15军留守处操场上。留守处已经准备好29口红漆棺材,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棺。简短的悼念仪式后,根据职务、立功级别,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当即送往沈阳;其余25位烈士遗体,被安葬在丹东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1年10月23日,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同意了《沈阳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灵柩安葬暂行规定》;1951年12月3日,市长朱其文、副市长焦若愚签署《通告》,颁布《规定》。《规定》的第一条:"凡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军及其他直接在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团(或相当团)以上干部,或由军(或相当于军)之领导机关批准的特等英模牺牲病故者,得依本条例之规定入园安葬之。"可见能够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烈士,级别之高。

1953年2月26日,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运送到沈阳,灵柩停放到二纬路与三纬路之间的空场上(即八一公园院内)。沈阳市政府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举行了规模宏大、庄严隆重的公祭活动。据《沈阳日报》1953年3月4日一版报道,从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三烈士三天。公祭三烈士的第一天,各界代表4000余人前去追悼。公祭三天后的清晨,由沈阳市领导、群众代表在前引灵,三烈士的棺椁装在一辆货车上,缓缓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发。人们步行从八一公园起程,经过市府广场、惠工广场、到北陵公园门前,再折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当天上午11时许,三烈士灵柩运送到烈士陵园;下午1时许,三烈士灵柩下葬。

5b99e31341e17.png

抗美援朝革命英烈在沈阳这块热土上,大多已经安息了50年,成为后人敬仰、激励革命斗志的精神支柱。当沈阳人民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发扬革命先烈大无畏、爱祖国、爱人民的革命精神,把家乡沈阳建设得越来越美好的今天,革命先烈们定会笑慰九泉。

5b99e2f05bae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