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压力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联合抗日。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八路军第115、120、129师,共约4万多人,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下,分两批取道韩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奔赴华北前线。
纪念碑占地面积约20亩,西、北两面与司马迁祠毗邻。纪念碑背山面水,气势巍峨,碑高12米,宽12米,寓意“双十二”事变(即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碑身为3根并排镶有红五星的立柱,像风帆又像利剑,象征着当年东征的八路军3个主力师,底部由8个船形基座组成,象征着坚不可摧的八路军和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飘动的党旗将3面风帆连接在一起,象征着三支主力部队由中国共产党统一指挥,如乘风破浪,浩荡向前,不可阻挡。碑身中部安放一顶花岗岩雕成的红军八角帽,寓意八路军由红军改编而成。横碑上是萧克题写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14个大字。该遗址现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压力和我党的推动下,国民党被迫与共产党联合抗日,中华民族反抗日本的伟大战争宣告开始。8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颁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出了全民抗日的号召。同时,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自8月22日起,改编后的八路军由陕西三原等地出发,经韩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投入到抗日民族战争。
为了支援八路军顺利东渡,东渡前夕,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赵伯平向中共韩城县委通报大军东渡情况,要求韩城县委配合做好迎接和支援工作。中共韩城县委按期筹集了100多只大小木船,并派共产党员徐岱云负责调动船工工作。部队到来前,船只已集结完毕。
1937年8月下旬,第115师从三原县、泾阳县出发,30日进入韩城宿营一晚,31日从芝川东渡。第120师9月6日从富平县庄里镇出发,9月8日到达韩城,11日顺利东渡黄河。八路军总部由朱德率领,9月5日从三原县、泾阳县云阳镇出发,于9月14日到达韩城。
八路军东渡黄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的正确决策。正是由于八路军从芝川东渡黄河出师抗日,避免了八路军沿陇海、平汉铁路东进再北上华北与日本军队正面交锋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困难,有利于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