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安吴堡青训班

日期:2019-04-1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大城市和广大战区的大批青年学生向内地流亡,同时全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迫切要求参加抗战。为了培养战时所需青年干部,满足青年战时教育的要求,“西青救”主持开办了中国青年干部培训班,胡乔木负责领导,朱德担任名誉主任。

5cb82a1416ea2.jpg

青训班纪念馆外貌

安吴堡青训班是“西青救”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所战时青年干部学校。初称“战时青年短训班”,后定名为“中国青年干部培训班”,通称“安吴堡青训班”。安吴堡青训班积极贯彻执行共产党的全民抗战路线和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实施抗战教育,以多种活动方式,吸引、团结和教育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

1937年10月11日,青训班第一期在于右任的斗口农场开办,目的是“在最短期间授予青年各种最低限度的战时军事政治知识;依据革命的三民主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精神,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培训时间15天,学员150名,由冯文彬任班主任兼教员。后来,由于国民党的干扰破坏,青训班被迫迁至云阳镇城隍庙花台子一带,开办了第二、第三期。胡乔木曾任青训班副主任。由于学员越来越多,云阳镇无法适应办学需要,青训班于1938年1月搬到安吴堡,从此相对固定下来。

5cb82bd86e347.jpg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青训班非常重视,毛泽东指示“青训班要扩大规模,来者不拒”。青训班学员大都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而来,时任“西青救”组织部长黄华专门在办事处负责招生工作。

青训班吸引了国内包括根据地、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众多青年,还有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地归来的侨胞和留学生。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从五湖四海云集到安吴堡,虽然条件艰苦,但学习热情高涨。学员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领导与学员间互称同志,使整个安吴堡呈现出了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新气象。通过学习抗战理论和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大家对抗战必胜充满信心。为把优秀青年培养成革命骨干,青训班还对学员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5cb82ab87b40a.jpg

青训班学员留影

从开办到1940年4月撤回延安的两年半时间里,青训班共举办14期,编组127个连,培训学员1.2万余名,这些学员有的直接上了抗战前线,有的投身敌后斗争。两年多时间,安吴堡青训班共接收了上千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壮大了党的力量。

安吴堡青训班以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灵活的工作方法,成为培养抗日青年先锋的熔炉,为抗日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青训班两周年纪念日时,毛泽东为其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