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4点,我们自驾车从日内瓦出发,在阿尔卑斯山中奔波两个多小时后,于傍晚时分来到了瑞士的因特拉肯市,准备第二天游少女峰。
少女峰位于因特拉肯市正南方二三十公里处,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海拔4158米。这里经常云层笼罩,就像“羞涩”的少女不愿见人而得名。
谁知刚刚住下,天就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我们都担心第二天还能不能上山。
第二天早晨起来,急忙打开门一看,雨停了,空中还出现了几片蓝天。女儿上网一查,少女峰今天开放,那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遂抓紧时间洗脸、吃饭,然后登车出发。约10分钟后我们即到了因特拉肯市的火车东站,没等多久就登上一辆开往少女峰方向的列车。
10 点整,列车启动,约20几分钟后,驶进一个小火车站。所有人被告知要下车,换乘另一列火车。我有些纳闷:怎么跑了这么一点路,就要换车?然而,就在我下了这列火车,走向另一个站台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刚才乘坐的列车,与常见的火车一样,行驶的铁道上只有两条铁轨;而下面要乘坐的列车,铁道上则有3条铁轨,其中中间的那条,朝上的这一面,全是三角形的齿牙。正琢磨着是怎么回事,列车开过来了,赶紧上车。少许,列车开动了,我感觉了一下,它与一般列车并无明显的不同,只是速度稍慢了一些。另外,透过车窗,能够看到火车显然是在爬坡,而且坡度还不小哩。
列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两边的美景像放电影似的从眼前掠过。有青翠欲滴的树林,有一片又一片的牧场,有竞相开放的野花,有全为木质结构、带着尖顶、设计别致且错落有序的房屋。忽然一阵清脆的牛铃声从车窗外传了进来,抬头望去,只见坡度和缓一点的山坡上,一群一群的奶牛正在悠闲地吃草,有黑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也有黑白相间的。色彩斑斓的牛群本身就是山间一道亮丽的风景,而那回荡在山谷中的吽吽的牛叫声和叮叮当当的牛铃声,又给原本幽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浪漫、几分生机。
列车继续前行。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崖上出现了瀑布。起初零零星星,过几分钟才能看见一条,而越是往上,出现的频率越高,有时一眼望去,竟能同时看到四五条。那瀑布,有的飞流直下,落地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有的与山崖上的巨石相撞,浪花飞溅,宛若天女散花;有的则在山坡上斗折蛇行,走过一段弯路后无声无息地汇入了谷底的小河;还有的你明明看见它从山坡上流下来了,可流着流着就没了踪影,不知去了哪儿。一路上,我看到的瀑布起码有100多条,真是令我目不暇接。
列车驶进一个小站后,又停了。怎么回事?女儿一打问,原来是下面的路程,游客可以继续坐火车,也可以坐缆车,反正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只可以坐一次缆车。我们一商量,干脆现在就坐缆车。缆车车厢好大,能坐28人。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缆车。缆车徐徐上升,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于是,贪婪的目光便四处观望。
向下看,山川、河流、瀑布、牧场、牛群,以及那星罗棋布的村落,尽收眼底。虽然这一切刚才乘火车时都已经看过,但现在从缆车所在的这个高度、这个角度看下去,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因为现在看到的是它的整体效果,不仅显得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层次分明,十分壮观,而且视野中的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悠闲、恬静,彼此之间也是那样的融洽、和谐。这一切构成了阿尔卑斯山那特有的迷人气氛,让人感到如坠天境。
四周看,山坡上到处都是森林。成片的森林有的黑森森,有的绿茵茵,有的则是青黄相间。树种比较单一,除少量松树外,其余都是柏树。这种柏树与我们常见的柏树有所不同,不仅长得特别高,而且树干挺拔,一个个直得就像电线杆。在森林的边缘处,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那显然是尚未融化完的积雪。忽然,一阵山风顺着河谷刮了进来,刹那间,林稍涌动,绿浪翻滚,好像整个山坡都在颤动,连坐的缆车似乎也在摇晃。
抬头望,横亘数十里的雪山映入眼帘。那雪山银装素裹,逶迤起伏,有几个山头还显得巍峨挺拔,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色的光芒,很是壮观。搭眼望去,整个山峰宛如一位披着长发的少女,恬静地仰卧在白云之间。我仔细打量着那个最冒尖的山头,寻思着它大概就是少女峰的最高处,海拔高度为4158米的地方。正想着,缆车到站了。
接下来又是坐火车。这是上山的最后一站,火车将直达欧洲最高火车站、海拔3454米处的少女峰观景台。这段铁路长约7.2公里,全部是在从花岗岩中开凿的隧道里,坡度达到25%。其中四分之三的路段是在冰河底下隧道岩缝里通过,工程十分艰巨,花了16年才建成。隧道里修建了两个观景窗,火车在每个观景窗停5分钟,让乘客下去观赏隧道外的景观。列车在第一个观景窗停车时,我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没有下去。在第二个观景窗停下后,我三步并着两步地走下去,透过那硕大而明亮的玻璃窗,把外面那个完全由冰雪组成的世界,观赏了一番。
火车在隧道里爬行约十几分钟后,于12点半来到了少女峰观景台,游客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然而,当大家走出车厢,透过走廊两侧的大玻璃朝外面一望,脸上的笑容顿时便消失了。原来,此时的少女峰及观景台,完全被浓浓的云雾所笼罩,大玻璃外,天地浑然一体,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我不免有些扫兴。外面的东西看不见,那就先看里面的吧。我与家人跟随游客盲目前行,观看了介绍少女峰风光的电影,参观了“冰之皇宫”、冰雪之路和史芬克观景平台,还观看了关于少女峰铁路建设的展览。正是通过观看这个展览,我才弄清了我们乘坐的火车的名称及铁路建设的经过。
原来,我们乘坐的火车叫齿轨火车。而修建这条铁路的计划是由瑞士工业大亨阿道夫古那塞勒提出并绘制图纸,于1896年7月动工。其间阿道夫古那塞勒因病去世,其后代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修建,终于在1912年8月建成通车,历时达16年,创造了欧洲工程建设的一个奇迹。
观景台内能看的东西都看了,云雾还是没有消散的迹象。有的游客不愿意再等下去,嘟囔着嘴踏上了返回的路。而我和家人则耐着性子继续等。肚子饿了,买了几盒小桶方便面,一结账,每桶8.5瑞士法郎,相当于66.3人民币,贵得离谱。一直等到下午3点多,见天空微微放亮,云层也稀疏了一些,我们赶紧上到观景台的平台上。观景台上风很大,温度也很低,大概在零下二三度左右,冷得人浑身直打哆嗦。但我们还是坚持在那里等候,并不时朝少女峰那个方向观望。
突然,在我的正上方大约五六百米处,出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从轮廓看很像是一个山头。有人惊喜地喊叫起来,游客随之朝我站立的地方涌过来。我拿起手机踮起脚跟正准备拍照,那影子又不见了。瞪大眼睛又等了一会,影子又出现了,而且比前面看到的还稍清楚一些。我抓紧时间拍了七八幅照片,但没有一幅是清晰的,也没有一幅是少女峰的全景。我有些不甘心,又等了一会,少女峰还是那样,时隐时现,且没有一次是清晰的、完整的。已经4点多了,不能再等了,我们只好转身离开。
在下山的火车上,我问老伴和女儿:“忙活了大半天,花了1200多块钱(登山的门票和车费),都到少女峰跟前了,却没看清少女峰的真面目,后悔吗?”
没想到娘俩的回答竟出奇地一致:“有啥可后悔的?一路上看了那么多的景,还坐了齿轨火车,值了!咱这一趟没白来。”
我赞同她俩的话。但又不无遗憾地说:“都到少女峰跟前了,却没看清少女峰的尊容,实在是有点美中不足。”
(编辑 何利军 审稿 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