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散文

黄河岸边再回首

日期:2023-07-26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徐映珉

兰州,一座夹在南北两山之间、“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

兰州,一个深深烙在我记忆长河里的熟悉而亲切的名字。

兰州,一方伴随我工作生活了25载、令我时常留恋和难以忘怀的地方。

兰州,一个注定一生与我有缘的福地——这里,是我初次踏上新闻之路的地方;这里,是我从军4年后人生之途的拐点;这里,是我跨进军区最高机关并从事一生钟情的新闻职业的天堂。

1980年3月暖春,作为一名初学新闻写作的报道员,在师政治部宣传科一位老新闻干事的指点和安排下,我带着数篇稿件和惊喜、惶恐的心情,从部队的所在地甘肃天水坐火车,第一次到兰州军区政治部人民军队报社送稿子。从此,认识了曾给予我新闻采写热心指点和帮助的几位编辑老师——正是他们激励和鞭策着我在新闻报道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并给予了我信心和力量。

1982年6月,我第二次走进兰州这座古老的城市——由于在新闻报道上取得的骄人成绩,我被军、师、团推荐参加兰州军区首届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25名破格从战士中提干的学员之一。这是改变我人生并驱使我为了将身上的军装穿到底而苦苦奋斗的地方。虽然在兰州只待了短短的半年时间,但我却把一腔挚爱和深情融进了这座城市并熟悉了这座城市。

时隔6年后的1988年8月,在师政治部宣传科当了不到3个月新闻干事的我,突然接到通知:到《人民军队》报帮助工作——这是我第3次踏进金城兰州。这次,黄河之水和陇原之土将我的“根”彻底留住,在军区机关一待就是25年,直到2013年退休离开兰州回归故里。

悠悠二十五载,漫漫苦乐年华。兰州——留下了我苦斗奋发的汗水,留下了我成长成才的足迹,留下了我追求理想的梦想,留下了我勤勉敬业的身影;兰州——有我快乐的时光,有我浪漫的岁月,有我家庭的温暖,有我爱儿的童年,更有些许难言的苦涩和不少的遗憾……纵然有再多的不悦和失意,兰州永远是我情有独钟和难以割舍的地方。

兰州,这座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连通东西南北的驿站——它是“五月飞雪”的陇上边地,它是“春风不度”的西域关口,它是“丝绸之路”的通外走廊,它是“枕戈待旦”的屯兵重镇……

兰州,这座陇上高原的古老都市,让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驻足又从这儿离去,并以其厚重的情感给这片古土留下了天然杂糅、包容万千的气息——张骞从这里走过,出使西域,开辟千古延续的丝绸之路;班超、霍去病从这里走过,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志向和情怀令人敬仰;玄奘法师从这里走过,一路跋涉、翻山越岭求佛取经的执着精神传为佳话;诗人高适、岑参从这里走过,远往安西、玉门,写下豪放慷慨的壮丽诗篇;左宗棠从这里走过,平叛边患,抗击外敌,率将士植下百年沧桑的“左公柳”被世代颂扬……博大、慷慨、包容、无私的兰州,让每一个曾经在这里停留过的人,无不生发些许留恋之情。尤其是曾经在这座城市待过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念兰州——生活在这座城市无疑是人生的一大幸运,因为兰州给他们身上注入了异域的气质,赋予了他们融合的胸怀。即使因各种缘故最终离开兰州、远去他乡、回归故里,但兰州永远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第二故乡”:一碗牛肉面,一杯灰豆子,一勺甜醅子,一口白兰瓜,一只冬果梨……都能勾起无尽的乡愁和绵长的回味。

7月25日傍晚时分,我独自一人来到黄河岸边,如同往日那样,看着夕阳慢慢地坠落白塔山后,金色的余晖映在黄河水面,徐徐凉风中河水静静地东流,巨型水车缓缓地转动……一幅熟悉而亲切的画面。这一切,让我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深的感思、感悟、感怀、感念、感激、感谢兰州这座城市之中。然而,时光荏苒,世事万变,一切不再如前——曾经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军区大院,如今人去楼空,难见成群结队的身影,显得冷冷清清;偶尔听到几声熟悉的军号,也觉得比起从前多了几分苍凉和凄悲之感……

滔滔黄河,默流无语;悠悠水车,静转无声。回望兰州,转身而去,我心田里有倾诉不完的情愫和话语……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