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句很平常的话,能使那些平日看着有些呆滞的农民开怀大笑;他的另一句很平常的话,又能使大伙突然收敛笑容,变得怒气冲冲……他的身上,每根神经都好像同这些受苦汉子牵连在一起。他就是名副其实的群众领袖谢子长。他和刘志丹、习仲勋等浴血奋战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使得长征中的党中央、毛主席知道了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确立在陕北落脚,成为中共中央领导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当毛泽东在听到谢子长的故事后感慨地说:“西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常败不丧志,真了不起呀!”毛泽东曾为谢子长三次亲手题写碑文,这在毛泽东一生也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促进全国抗战,中共中央从1937年2月开始,同国民党当局就红军改编问题进行谈判。但直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时,国民党当局才与中共中央达成红军改编的协议。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下辖3个师,每师1.5万人,师辖2个旅,每旅辖2个团。
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它是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别号觉斋)介绍进步青年王欧村赴陕的名片,写于1943年4月21日。这张名片是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的有力见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漫谈群”开设的“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专栏,共青团界别全国政协委员王阳结合共青团统战工作历程,讲述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共青团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作出应有贡献、彰显青春风貌的故事。
1932年12月18日,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名义为“军”,其实当时红二十六军只有由陕甘游击支队改编的第二团,杜衡任军政治委员兼团政治委员,王世泰任团长,汪锋任团党委书记,刘志丹任政治处长(后任参谋长)。下辖步兵连、骑兵连、补充连、少年先锋队,共220余人,有长短枪150余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