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钟峻青《故乡的沙枣树》有感

  • 信息来源:红云平台
  • 发布日期:2022-01-24
  • 阅读次数:1809
  • 收藏:
  • 分享:

首读此文,颇感有味,随复又读,遍遍有体会,次次有感悟,是我读书以来遇到最朴实,最贴近生活,最具感召力的佳作,余味无穷,爱不释手。

文中通过写沙枣树,侧面反映出作者的人生经历,勾起了诸多童年的回忆,作者用叙事的手法,详细记述了从记事起就在那片荒芜的沙漠边沿成长,饱经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和巴丹吉林沙漠扬沙的伤害,在风沙中寻找避难所,在“阳光下的黑夜”里等待风平沙静,以至于"黑暗"过后人人像“出土文物”般,灰头垢面,这一幕幕景象无不感染着我,使我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那种魔幻般可怕的景象之中。虽然说,听之可惧,但也向往有朝一日能身临其境体验一下沙枣林中的不同意境,更想亲口品尝一下沙枣果实的甘甜美味!

作者笔下的沙枣树,使我感悟到它的平凡和低调,它虽然没有名贵花木那般高贵芳香,更没有参天白杨的雄伟身姿,但它耐严寒、抗干旱的顽强生命力,再一次证明了它的平凡而伟大。它之所以伟大,体现在它用顽强的身躯抵挡了狂沙的肆虐,用个性的花香洒满大地,沁人心脾,用独特的"粮食"养育了当地人的生存,使人们认识到,沙枣树是不可缺少的"庄稼",它更是真正的抗沙英雄,也是沙漠的守护神。

巴丹吉林沙漠,沙枣树的故乡,梦一样的地方。小小沙枣树,扎根沙漠,遮风挡沙,威武不屈,这种倔强的性格,像极了北方汉子,而作者也正是这么一位沙漠中成长起来的骄子!

好男儿志在四方。青年时代的作者,抱负远大,背井离乡,参军报国,戎马生涯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享受天伦之乐之际,也没忘记时常回家看看,看看儿时记忆中的沙枣树。然而,每每回去,都有新的变迁,治沙还林,治沙兴企,气候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反映出了党的政策之英明,当地人民治沙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几遍拜读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颗心仿佛飞到了临泽那片沙枣林,在树丛中穿梭。作者在文中用语朴实无华,彰显出文才之精粹,也从中读出沙枣树之精神,更品出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作者的确是巴丹吉林沙漠治理前后的见证者,更不愧为沙枣树精神的传承人!

61ee0887a3148.jpg

者:兰丽霞

 拜读者:兰丽霞

2022年1月22日


(编辑  何利军)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