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我党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继续依托解放区,实行内线作战,并逐步扩大战役规模,力求大量歼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在华东战场,1946年12月中旬,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发起宿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个半旅2万余人。在即将取得宿北战役胜利时,12月18日,中共中央军致电陈毅、粟裕,对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提出了建议:以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峄台,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逐步收复苏北、苏中一切失地。”山东、华中两野战军于12月27日开始隐蔽北进鲁南。粟裕后来回忆:“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要在鲁南作战,使鲁南获得巩固,实际上是指出了在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将是华东主战场。如果继宿北战役之后再在鲁南地区打一个歼灭战,不仅能打破敌人的包围圈,使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完全会合,而且能为今后在山东作战创造良好战场条件”。1947年1月2日,华东解放军各部向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发动全面进攻,仅42小时就全歼整编第二十六师及号称“国军精华”的第一快速纵队。此后,攻取峄县、枣庄,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一师,取得鲁南战役胜利。为彻底粉碎陈诚部的进攻,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于2月19日发起莱芜战役,仅3天时间歼灭国民党军7个整旅5.6万余人。
在晋冀鲁豫战场,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黄河南北的鲁西南、豫北两区,或南下,或北上,在大踏步进退中先后举行滑县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和豫皖边战役。1946年11月12日,晋冀鲁豫部队发起了滑县战役,激战4天5夜,歼灭国民党军第一〇四旅全部、第一二五旅大部及河北保安第十二总队全部,毙伤国民党军共1.2万余人。滑县战役后,国民党军王敬久部进攻大名,寻求刘伯承部主力决战。12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邓小平:“望以一部监视敌人,主力集结休整,待有利时机、地点歼击其一部,最好先打较弱部分,准备在一两个月内先后打几仗,歼灭该军则全局好转。”晋冀鲁豫部队随后发起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历时16天,歼敌1.6万余人。接着,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邓小平:“望乘胜展开攻势,向你们附近广大地区敌占据点中一切较薄弱可攻取者广为攻取,不论敌正规军、伪军、民团广为歼灭,收复大批失地,并不为铁路所限制。”晋冀鲁豫部队1947年1月24日发动豫皖苏战役,历时40多天,歼敌1.6万余人。
在西北战场,1946年11月,国民党军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胡宗南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将侵占临汾地区的国民党整编第一军所属的2个整编师西调入陕,另外从陕南调2个旅加上原先包围陕甘宁边区的4个旅共10个旅另一个装甲团集结于陕甘宁边区南线;命马鸿逵部的5个旅东渡黄河,集结于陕甘宁边区的西线;同时空运1个旅到榆林,加强北线对陕甘宁边区的牵制力。计划东以黄河为天堑,北以榆林为牵制力量,以南北两线为主攻力量钳击延安,彻底摧毁陕甘宁边区,打击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共中央侦知国民党准备侵占延安的计划后,立即调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迅速开赴延安地区,加强陕甘宁边区防卫力量。11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陈赓率3个主力旅,迅速开赴延安。11月22日至12月12日,陈赓等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进入吕梁地区,在三五九旅、独四旅的配合下,连克中阳、石楼、永和、大宁、隰县、蒲县等城,迫使胡宗南急令已入陕的整编第一、第九十师东返晋西南。1月14日,解放军开始攻击汾阳、孝义,历时半个月,歼敌1.1万余人。
在晋察冀战场,由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军区部队,以平汉路石家庄至保定段和正太路石家庄至太原段为主要作战区域,先后进行易(县)满(城)战役和保(定)南战役,歼敌1.6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分割晋察冀解放区的企图。
在东北战场,1946年7月至10月的休整整训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后,东北根据地更加巩固,部队战斗得到提升。从1946年10月底至11月初,东北民主联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南满解放区内,举行新开岭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8000余人。面对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解放区,南满军区部队和位于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方针,实行南北配合作战,于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进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共歼敌约5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南满解放区的进攻。
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41万余人;国民党军占领解放区城市87座,人民解放军收复和新解放的城市也是87座。4个月来,国民党军已由战争初期的得地失人变为净损失40余万人而无地可得,人民解放军在贯彻中央军委积极防御方针的作战中取得重大胜利。
二、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蒋介石为解决进攻兵力不足的问题,放弃全面进攻计划,改以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为重点,实行被称为“双矛攻势”的重点进攻,而在其余各战场则转为守势。蒋介石认为中共在关内有3个重要根据地,即以延安为政治根据地,以沂蒙山区为军事根据地,以胶东为交通供应根据地。因此,对这3个地区,必须“犁庭扫穴,切实攻占”。蒋介石的计划是:首先攻占延安,摧毁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军指挥中心,以“动摇其军心,瓦解其意志,削弱其国际地位”;其次,攻占胶东,切断中共由关外到关内的海陆补给线;然后,集中力量攻占沂蒙山区;接着北渡黄河,“肃清”华北的人民解放军;随后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北。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在分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后,发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要求“为着彻底粉碎蒋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再歼蒋军四十至五十个旅,这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中共中央军委根据这一指示和国民党军进攻的情况,确定全军继续执行积极防御方针,在内线作战;要求陕北、山东两区的解放军实行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抓住战机,逐批歼灭进犯之敌,为尔后转入战略进攻创造条件;要求豫北、晋南、晋察冀、东北等战场的部队,依据各区的具体情况,举行战略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逐步收复失地,以配合陕北、山东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同年3月,国民党从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调集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企图迫使华东解放军在沂蒙山区与之决战,或逼迫华东解放军放弃沂蒙山地区,北渡黄河,从而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继续执行内线作战方针,发动多次战役。1947年4月20日,发动泰安战役,历时8天,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部及两个旅约2万余人。攻克泰安是华东野战军迎击国民党军山东重点进攻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中央军委称此战役为“泰安大胜”。
泰安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三路大军继续向鲁中解放区推进,企图围歼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5月4日、5月6日指示,陈毅、粟裕决定:第一和第七纵队停止南下;野战军主力后退一步,集结于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待机;已南下的第六纵队隐蔽于鲁南敌后,待机配合主力截断敌人一部的退路。华东野战军主力东移后,国民党军乘机推进,占领了解放区大片土地,滋长了其狂妄、冒进的心理。其中担任右路进攻的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更是忘乎所以,改变了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不待第二、第三兵团行动,就以整编第七十四师为主,以整编第二十五师、第八十三师为左右两翼,于5月11日开始发动进攻,当晚,华东野战军及时调整部署,决定在蒙阴以东、坦埠以南地区歼灭敌整编第七十四师。5月中旬在临沂以北山区的孟良崮地区,经过鏖战,一举围歼被称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等部3万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这是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取得的改变战局的巨大胜利,表明解放军的战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引起极大的震动和混乱。
在陕北战场,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决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西北野战兵团在完成延安保卫战后,主动撤离延安,连续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等地对胡宗南部以沉重打击,接着挥师西进,进行陇东和三边战役,痛击马鸿逵、马步芳部,其后又领军北上发动榆林战役和沙家店战役,从而彻底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基础。
在迎击国民党军向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的同时,其他解放区的军民,对国民党军实施战略性的反攻。1947年3月至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豫北和晋南地区分别举行豫北和晋南攻势,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解放豫北、晋南大片地区。4月至6月,晋察冀野战军举行正太战役、青(县)沧(县)战役和保(定)北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打通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的联系。5月中旬至7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对国民党军进行夏季攻势,共歼敌8万余人,沟通了东满、南满、西满、北满根据地的联系,改变了东北民主联军被分割成为南北两个作战集团的局面。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作战,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变化。1947年7月10日,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对过去一年的战果作了总结:“第一年我共歼敌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七十八万人,歼伪军、保安部队等杂部三十四万人,共歼敌一百一十二万人”。目前,“敌军士气已衰,厌战情绪高涨,民心尤为厌战,蒋政权在人民中已陷孤立”。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开创了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