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走向愈发牵动世界的目光。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要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形势在变,发展方略也要变。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因时因势作出决策部署,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逐步形成”改为“加快形成”,可见形势发展之迫切,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断完善和深化,宏观决策方向性日益凸显。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对我们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意义。
明辨大势才能增强定力。要把新发展格局放到国内外发展大势中去把握。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自主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参加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
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近年来,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呈下降趋势,国内消费占GDP比重连续上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中国经济有力律动的发展脉搏,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每天,超过2亿件快递在神州大地往来穿梭;每小时,超过4万部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售出;每分钟,就有一座5G基站建起……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挑战和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变应变是最佳回应。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活力。”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的决策部署。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造新发展格局就势必“以我为主”。王昌林举例说,生产方面,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分配方面,要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流通方面,要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让生产要素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流通、合理配置。
发展自己,方能惠及世界。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相互联系、不可偏废的整体,必须以辩证思维理解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正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祝宝良说,“这些年,我国用实际行动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宣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决心。”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面对风险挑战,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意志,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