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区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坚决防止和纠治弄虚作假

  •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发布日期:2020-09-18
  • 阅读次数:1493
  • 收藏:
  • 分享:

9月17日,贵州省天柱县邦洞街道革溪村已脱贫户王道演来到村委会,看看村公示栏里有没有新的公示信息。他说:“以前村里公示栏张贴的内容几个月都不换,现在不一样了,公示栏经常更新,国家的惠民政策,帮扶项目,帮扶资金使用、发放情况都十分清楚。”据了解,天柱县纪委监委紧盯“县权乡情村点”,推动扶贫惠农政策、项目、资金在县、乡、村“三公开”,让扶贫惠民领域作风不实、失职失责、优亲厚友等问题无处遁形。

今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7省区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三盯”“三公开”工作,坚决防止个别人趁脱贫攻坚之机“最后捞一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7省区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做到资金、项目、“微腐败”发生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坚决防止和纠治弄虚作假等问题,确保脱贫攻坚真实可靠、够格达标。

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降水量偏少,是甘肃省仍未脱贫的8个贫困县之一。以“三盯”为着眼点强化日常监督,通渭县纪委监委用好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脱贫攻坚廉政义务监督员这三支队伍,加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

“陇阳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军对产业扶贫物资发放监管缺位的问题,就是该村村监会主任发现并上报的。”通渭县纪委副书记杨雪梅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各乡镇纪委共检查发现问题346个,村监会监督发现问题89个,义务监督员监督发现问题62个。

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项目多、资金量大,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强化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监督,以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民政厅等9个厅局为重点,选择项目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25个单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开展重点整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以压实资金使用监管责任为例,区纪委监委紧盯扶贫资金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全面排查和深入治理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闲置浪费等突出问题,确保扶贫资金高效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刘鹏飞介绍,今年1至7月,全区累计检查扶贫项目26.87万个,资金3975.83亿元,发现问题3122个,整改2102个,移交问题线索361件,其中立案查处21件。

广西目前有8个未摘帽贫困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区“五区合一”的贫困县,目前的贫困发生率为2.02%。该县纪委监委按照“谁分配、谁公开,谁使用、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推动扶贫项目资金实现“三公开”。

“根据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建设期限、预期目标、受益对象等情况,我们推动相关部门和县乡村分别在政府网站、县电视台、乡信息公开栏、行政村公示栏、扶贫项目建设工地公开公示。”隆林各族自治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黄玉勉介绍,该县推动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内部监督以及部门监督的作用,形成扶贫资金项目提交县四套班子联席会讨论并通报,扶贫资金项目指标在乡镇班子会议讨论并通报的机制,确保项目资金阳光运行。

四川省纪委监委把“三公开”作为凝聚监督合力、遏制“微腐败”的重要方法和路径,督促推进“一卡通”平台建设升级,派人专程到甘肃学习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在全面实现“阳光发放”基础上,核实停发不符合条件资金5.93亿元,实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阳光审批”。

民生扶贫监督数据平台设有工程项目情况、资金来源、资金拨付情况、信访举报等栏目。“会东作为民生扶贫监督数据平台的试点县之一,将用好该平台,营造出一个监督常在的环境,让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转变工作作风。”该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周万碧介绍,“平台目前在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等功能上还有待完善。下一步,将联合县发改局牵头对平台进行再升级,让扶贫项目资金实时晒在阳光下。”

(编辑:刘慧)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