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天,作家巴金去了朝鲜战场。在体验志愿军生活的一年时间里,他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失散多年的父女在朝鲜战场上重逢。父亲叫王文清,是政治部主任;女儿叫王芳,是宣传干事。
巴金根据这个故事写了小说《团圆》,发表在1961年8月的《上海文学》上。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看到后,立即让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
1963年秋,电影拍摄接近尾声,片名定为《英雄儿女》,但主题曲却迟迟没有着落。情急之下,导演武兆堤和演员田方、作曲家刘炽一起,找到早年在延安的旧相识、时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诗人公木。
军人出身的公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词作者。武兆堤对公木说,给电影《英雄儿女》写主题歌歌词,“非你莫属”。
住进摄制组特意安排的长影小白楼,公木不停翻阅带来的诗集。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风烟滚滚来天半”,触动了他的思绪,结合自己所写的诗《烈士赞》,用一个晚上就拿出了主题曲初稿“风烟滚滚唱英雄”。
看到歌词后,作曲家刘炽很快谱完曲子的主体部分,但总觉言未尽、兴正浓,还需一个高潮方能升华尽兴。情之所至,他又续上了一段副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儿女》公映后,引发强烈反响。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也成为颂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色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70年过去了,人们没有忘记用鲜血染红金达莱花的志愿军战士。
杨根思,新中国首位特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三个原型之一。
1950年11月29日,刚在北京参加了中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杨根思,率一个排的战士,坚守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的小高岭,阻击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
接连打退敌人8次疯狂进攻后,阵地只剩杨根思一人。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负伤的杨根思抱起炸药包,纵身冲向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那年他28岁。
“老连长抱起炸药包,没有任何犹豫,向敌人冲过去。”今年89岁的老兵杨德盛,当时在后方二梯队阵地上,他一辈子都记得杨根思对他说的这句话:别当孬种!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在志愿军战士中传颂。1952年10月打响的上甘岭战役中,涌现了包括黄继光在内的68个杨根思式英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黄继光牺牲后,战友在他的饭包里发现三本连环画,其中一本就是《杨根思》。
浴血奋战43天的“上甘岭特功八连”,歼敌1700余名,击退敌人数不清的进攻,最终将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这个建制百十来人的连队,先后补充兵员达800人之多。最后,连幸存的连长都已认不出谁是自己连队的兵。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架抗美援朝时期的米格-15歼击机。机身上绘着的9颗红星,代表着击落击伤敌机的数量。这就是空军原司令员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战机。
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没有飞机、坦克,美军凭借空中优势,不仅将平壤炸成了一片焦土,还对志愿军地面部队和后方运输线进行连续轰炸。
1951年10月,25岁的飞行大队长王海,率领成立刚满一年的中国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飞抵朝鲜战场。
刚刚入朝,王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和战友们平均飞行时间只有200多小时,驾驶喷气式战机还不到20小时,有人甚至还没用实弹开过炮。而美国飞行员大都参加过二战,飞过上千小时。
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一连几次空中战斗都是空手而归。经过精心研究摸索,王海和战友们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很快取得“开门红”。
1951年11月18日,美军184架飞机在朝鲜北部永柔地区上空活动,其中数批窜入安州、清川江一带轰炸扫射。志愿军机群奉命飞往战区截击敌机。
王海带领6架战鹰腾空而起。当飞机接近清川江大桥时,王海清楚地看到左前方低空有五六十架F-84美机,正在轮番轰炸大桥,江面上升腾起一股股浓烟。
“跟我攻击!”王海一声令下,6架米格-15战机对着敌机群猛冲下去,从6000米高空一直俯冲到1500米低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美机群展开攻击。
经过一番缠斗,被冲散的敌机重新集结,8架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大圆圈。这种“罗圈战术”,既能相互掩护,又能在一圈套一圈飞行中逐步摆脱困境。
看这阵势,王海大喝一声:“爬高占位!”6架战鹰“唰”地拉上了高空,接着又猛冲下来。再拉上去,再冲下来……
“罗圈阵”被砸开了、冲散了。王海抓住有利时机,瞄准敌机,首先开炮。敌机翻滚着跌落下去。驾驶僚机的焦景文和孙生禄分别在600米和300米的距离上把敌机打得凌空开花。
这一仗,敌我兵力10∶1,战果却是在我军零伤亡情况下,让敌军损失好几架飞机。
抗美援朝期间,“王海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多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
1984年7月,时任空军副司令员的王海作为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在五角大楼的一间会议室里,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握住王海的手说:“你就是那个朝鲜战场上的王海?我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就是被你打下来的。”王海微笑着说:“如果你们再来进攻我们,我还要把你打下来。”
王海退休后,曾专程去军事博物馆看他驾驶过的那架战功赫赫的079号战机。摸着机身,他如数家珍,哪里有弹孔都一清二楚。当看到贴在墙上的“王海大队”黑白照片时,老人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准确叫出每一位战友的名字。
2020年8月2日,这位从战火中走来、曾叱咤蓝天的战斗英雄逝世,享年94岁。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王海的身后,“王海大队”年轻的空军飞行员们正驾驶新型战鹰,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1961年,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选中“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的陆军第15军,改建为空降兵第15军。如今,正式编入空降兵序列的“上甘岭特功八连”,每一次出征,都要向战旗宣誓、携带战旗。在八连的荣誉室里,那面布满381个弹孔、插上上甘岭主峰的战旗,和其他65面见证了八连光荣历史的战旗一起,静静讲述着这支人民军队的铁血荣光。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