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通过实地采访,透过生动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推进精准监督、创新监督,已经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把公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以高质量党内监督、国家监察促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质增效。
高质量监督,首先体现在对政治监督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到位。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纪检监察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能不能通过监督,从政治的高度精准有效地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是对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实际检验。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山东等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疫情防控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新疆、西藏等“三区三州”地区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监督;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向驻在部门下发监督建议,督促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些监督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从探索和实践中不难感悟,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要做好监督工作,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胸怀全局,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才能找准监督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从而更加精准有效地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高质量监督,更加科学精准是题中应有之义。精准既是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也是严谨的态度和作风。监督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绝不能搞大而化之、概略瞄准,必须自觉把精准思维贯穿到监督全过程,不断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聚焦重点,紧盯重点领域、关键行业和关键人员,例如天津市纪委监委对新任职市管领导干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集体谈话;陕西省紧盯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等突出问题开展监督。另一方面要创新方式,既要用足用好务实管用的老办法,也要防止路径依赖,及时开辟监督新途径,例如甘肃省纪委监委制定了日常监督“八问八查八报备”工作方法,对有关党组织开展常态化“全面体检”; 湖南省澧县、浙江省永嘉县等地借力“云平台”,打造智慧监管系统,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率。这些实践启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唯有培养并运用精准思维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拿出一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细劲和“弓不虚发,应声而倒”的准确度,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精准、务实,高质量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高质量监督,还意味着监督体系更加完善。监督问题是国家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具体制度安排,是我们党结合国情破解监督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在这项重要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履职尽责。上海市松江区确立了区纪委常委会整体规划和综合指导机制,以“四项监督”联席会议为载体,拟定监督年度项目,开展精准监督;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督察工作全程指导,不断深化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在深入一线的采访调研中,记者深深感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促进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显现的监督成效已经说明,加强统筹协同,实现监督的内部贯通和外部衔接,有利于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面对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更好地履职尽责,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约新路,推动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始终做到依法履职、秉公用权,让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转载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