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小梁问:
我们在阅读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图书和观看抗战题材影视作品时,经常碰到有关日军的一些名词或称呼。比如说“日军板垣师团”“龟田松井联队”“清水二郎中队”“铃木小队长”,还有诸如“黑田大佐”“佐佐木军曹”“田中小队长”等等,搞的人糊里糊涂的。日军的“师团”“联队”“中队”等,到底相当于中国军队的那一级编制?他们的所谓“师团”一级指挥官相当于别国军队的哪一级指挥员?请你给我们说说。
延安红云编辑答复:
小梁同志,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编制序列;二是日军的军衔制度。依据有关军事辞典和抗日战争史料,对你所提的问题做如下回答:
二战时期,大多数国家的军队编制都是采用的班、排、连、营、团、旅、师、军或集团军、方面军的体系,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和每一基本作战单位接近3万人的规模,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一般情况下,日军一个分队13人,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班;一个小队有54人,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排但又比排的编制人数多;一个中队有180多人,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连,但是人数大于连少于营;一个大队有1100人,等于中国军队的三个营或者一个简编团;一个联队大约有3800人,大约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师或旅;一个师团为28200人,相当或大于别国军队的一个军。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期间,还按其战略目标和侵占区域设置了方面军,比如华北方面军,华东方面军,关东军等,一个方面军往往下属有几个师团和混成旅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某某战区或第几路军。如果放到今天来说,就相当于我们的一个战区,如东部战区、西部战区。
日本陆军内部的结构也比较复杂。一个步兵中队比起中国陆军的一个连就大出不少。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下属有3个小队,总共181人,配备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有时会加强2-4挺重机枪甚至1-2门迫击炮或步兵炮(由大队或联队拆解支援到中队)。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联队之下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处于营团两级之间。
日军在二战期间的基本作战单位是师团,有多种编制。如臭名昭著的沼田德重就是师团长;师团下属编制为旅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师。所谓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就是旅团长,1939年11月被我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击毙。
日军师团编制一般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一个运输联队(或飞行中队),通讯队等,一般是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个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总共约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满共约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以陆军和海军为主,空军没有单列军种,航空兵和飞机混编配置在陆军和海军中。
再来说说日军的军衔制度和各级官兵的不同称谓。
一、日军的士兵分为新兵,一等兵,二等兵(以上为兵,中国军队通常只有列兵和上等兵);伍长,军曹,曹长(以上为军士,分别相当于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时期的下士,中士和上士);士官生(此为军校实习学员肩章,不是军衔);特务曹长(相当毕业而未授衔的学员,也就是介于士兵与军官之间的准尉官)。
二、日军的尉官和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一样,分少尉,中尉,大尉。不设上尉。
三、日军的“佐”实际上等同于其他国家军队的校官。他们的少佐,中佐,大佐,分别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少校,中校和上校。
四、日军的上层高级军官也称将军,分为少将,中将,大将,分别相当于其他军队的少将,中将和上将。如日军华东方面军司令官,就是那个直接策划和指挥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大将。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被盟军逮捕,1948年11月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判处绞刑。
五、日军也有元帅,但不是一级正式的实际军衔,而是日本天皇授予资深而又战功卓著的大将的荣誉称号,正式称谓“陆军/海军大将某某元帅”。二战期间日本一共封了六位元帅(如从明治维新算起,据说先后有17人获得过元帅称号,也有31人之说),其中四位是现役元帅,两位属于死后追赠,这六位在二战中指挥日军疯狂侵略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最终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其中畑俊六、寺内寿一、杉山元、永野修身四个人直接策划和参与了对华战争,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日本的天皇在战时号称陆海军大元帅。
(延安红云责编: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