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从1947年3月18日离开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是毛泽东和党中央首脑机关在陕北度过的最后一年,也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年。史料记载,毛泽东转战陕北一年零五天,途经安塞、靖边、榆林、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子长等12个县,住过38个地方,行程1000多公里。可以说,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的过程中,面临的是国民党25万大军四面围攻,担任主攻的胡宗南所部一路尾追咬住不放。我军彭德怀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只有2.6万人,且转入外线作战,寻机歼灭敌人,而留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身边的中央前敌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满共800人。在敌众我寡,双方力量悬殊的严峻形势与险恶环境下,为迷惑敌人和出于安全保密的考虑,中央前委机关和警卫部队先后化名“九支队”“三支队”和“亚洲部”。前委主要领导同志也各有化名。
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取“离得胜”之谐音,也就是说“我们暂时离开延安是为以后取得胜利”。刚开始时身边工作和警卫人员叫不习惯,一时还改不过口来,顺口总爱称“主席”。毛主席摇头不答应,诙谐地告诉大家“我乃李德胜”。直到两三个月后,到了靖边县小河村,人们才逐渐习惯称毛主席“李德胜同志”。
周恩来化名“胡必成”,“胡”来自他那长长的黑胡子,战争岁月,周恩来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分分秒秒与时间赛跑,实在无暇天天剃须,干脆让它长个够,在长征路上和延安时,就有“美髯公”之誉。而化名“胡必成”则是取“革命必定成功”之意。
任弼时在转战陕北时兼任中央直属支队司令员,他便化名“史林”,取“司令”的谐音。陆定一时任直属支队政委,则化名“郑位”,取“政委”之谐音。
(延安红云平台整理编辑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