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党的七大会标是谁书写的?
日期:2019-09-23   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走进位于延安杨家岭沟口的中央大礼堂,眼前所呈现的一景一物,简陋而庄严的会议主席台,参会代表们坐过的长条木凳,悬挂和布置在会场的人民领袖图像和一面面红旗,把人们带回到火红的延安岁月。1945年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1.png

悬挂在主席台上方的会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四个苍劲有力、稳重洒脱的大字,依旧保留着深厚的书法功底,格外醒目和引人关注。

但是,你知道这十四个字的会标是谁书写的吗?

2.png


它出自被称为“党内才子”的著名文化人齐燕铭之手。

齐燕铭(1907—1978),曾用名齐振勋、齐震,笔名齐鲁、叶之余等。祖籍内蒙古喀刺沁旗,出身于破落的蒙古封建贵族家庭,姓齐利特氏。自幼受祖父祖母影响,四岁开始读书习字,勤奋好学,对金石篆刻、书法、京戏均有兴趣。同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克专、贺孔才,于省五,潘伯鹰等同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教育家吴北江的得意门生。

3.png

齐燕铭1924年考入当时颇有名气的中国大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平市立第一女中、大同中学、保定省立第六中学教书。编写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等著作。一方面投身文化工作,另一方面接触党的理论和外围工作。1935年起参加革命活动。“一二·九”运动时,加入新学联,主编《盍旦》、《时代文化》杂志,积极领导学生爱国运动。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西北《抗战日报》主编、政治干部学校教务长,冀南行署太行办事处主任。1940年齐燕铭携带妻子儿女一同奔赴延安,在延安中央研究院做研究员,并在鲁艺、陕北公学等学校兼课。1943年主持创作和演出新编平剧《逼上梁山》,1945年初参与创作京剧《三打祝家庄》,这两部戏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和 高度评价。毛泽东给杨绍萱、齐燕铭写了信,认为该剧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看了你们的戏,觉得很好,很有教育意义。继《逼上梁山》之后,此剧创造成功,巩固了评剧革命的道路。”周扬赞誉齐燕铭为京剧革命“勇敢的先驱”,文化战线“尊敬的老战友”。

也正是由于齐燕铭在延安文化界的知名度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所以在党的七大会议召开前夕,受七大会议筹备组的委托,由他挥笔书写七大的会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十四个字他写得极为严肃认真,每个字都敦厚有力、稳重洒脱,倾注了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包含着对大会的满腔喜悦。

因为当时还没有简化汉字,所以会标上所出现的全部是繁体字。业内行家说,即使不讲这幅会标的政治分量,单就从艺术角度而言,也是一幅上乘的书艺作品。

齐燕铭的书法得益于名师和家传。他父亲齐之彪写的小楷属于上乘之作,所写扇面在荣宝斋也属珍品。齐燕铭深受父亲影响,在小楷、隶书、小篆等方面下过苦功夫,作品也都很见功力。著名书画家黄苗子曾说“燕铭同志的书法,在当代名家中也是翘然自立的……”由于工作关系及爱好、兴趣使然,他与当代许多文化名家交往甚深。郭沫若、李一氓、赵朴初、王昆仑、周而复等各界人士都收藏有他的书法作品。

齐燕铭书写的七大会标,至今还挂在七大会址,已经成为人们回望七大历史的一个醒目亮点。

(依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纪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