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吴玉章诗词中的“一贯”风范
日期:2022-04-11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徐小侠 贾猛

原标题:吴玉章诗词中的“一贯”风范


吴玉章是我国杰出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革命年代,他就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毛泽东评价他:“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

吴玉章的一生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他的诗虽然不多,但是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是他“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的真实写照。

一贯地有益于革命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这首《东游述志》作于1903年的长江三峡。在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吴玉章毅然离开四川,东渡日本。在留日期间,他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1905年革命家邹容在狱中牺牲,深受邹容革命思想影响的吴玉章后来写下《纪念邹容烈士》:“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这首诗深沉地表达了他对邹容的敬仰和痛惜之情。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吴玉章回到家乡荣县,建立了革命政权。辛亥革命失败后,吴玉章又赴法国留学,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25年,吴玉章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实现了从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吴玉章回忆:“我入党时已经四十七岁。我的前半生是在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从我少年时代起,就为国家的忧患而痛苦,而焦虑,而奔走,企图在豺狼遍地的荒野中找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是,找了将近三十年,经过失败,胜利,再失败,直到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以后,我才找到了真理,踏上了一条正确光明的革命大道。”吴玉章曾在自己照片题写诗句“中原王气久消磨,四面军声逼楚歌;仗剑纵横摧虏骑,不教荆棘没铜驼”,抗战时期他写下“全民抗战过三秋,老将雄心报国仇。直捣黄龙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表达出献身革命的抱负和激情。吴玉章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每一步都展现出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一贯地有益于革命”。

一贯地有益于青年

1960年,吴玉章以82岁高龄写下一首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这既是对自己一生的概括,也是对自己的激励,更是对“一贯地有益于青年”的自我要求。吴玉章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是青年的导师和引路人。正如1965年他在一首送给张鼎丞的诗中写道:“岁华虽变心不变,永做青年引路人。”作为一名学者兼师表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吴玉章对学习问题,特别是青年的学习特别重视。第一,重视理想教育。他寄语青年,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倡教学要结合实际,认为学生一经毕业,即服务社会,故在学习中,宜多予各生以研究之机会,要求青年人做到有真才实学,拿得出本领,成为工作中高明的人,成为“内行”的专家。第三,坚持终身学习。他指出,我们革命工作的实际斗争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断开辟新知识的道路。1927年,吴玉章初到莫斯科时,连一个俄文字母都不认识。尽管年过半百,他仍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一年后就顺利通过了俄语听说读写的难关。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吴玉章都坚持学习,坚持著书立说,成为革命队伍中著名的学者。1958年他与董必武同游七星岩时写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八十身犹健。意志坚强嗜欲少,热爱劳动可延年。”1959年9月,他还立下座右铭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并已八十,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戒骄戒躁,毋怠毋荒。”他为青年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

“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时机,奋勇前进。”这是吴玉章1959年11月写下的另一首自励诗,勉励自己做有益的事,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他积极推行汉字简化和汉语拼音,普及教育和推广普通话,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影响深远。文字改革是一项有益于广大群众、有益于广大青年、有益于革命的一项重大事业,吴玉章把倡导文字改革作为一生致力的工作:“我已是八十岁的人了。我跟汉字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从我个人来说,汉字再难也难不倒我。但是为了工农群众,为了少年儿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一定要改革汉字。”这样深厚的情怀,根植于对国家对人民深切的爱。在推广汉语拼音的实践中,吴玉章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身体力行前往多个省市推动汉语拼音教学。正如他自己诗中所言:“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毕生不做新民事,枉在人间数十年。”80多岁的他曾亲自到幼儿园听孩子们读书,检验《汉语拼音方案》的效果,先后前往东北和山西考察,耐心询问农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况。在他的努力下,《汉语拼音方案》在群众中逐步推行了起来。简化汉字给新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教育家,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吴玉章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年逾古稀的吴玉章又在党中央的重托下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80多岁高龄时还坚持登上讲台给人大师生讲党史,真正践行了“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真正做到了“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辈子做好事”。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