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查询结果
  •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1940年,中国共产党为了摆脱日军与国民党对延安的双重围困,毛泽东号召军民自力更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通过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粉碎了日军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边区军民的生活,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密切了边区党政军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

    —— 红云知库
  • 国民党中央考察团访问延安

            

    西安事变后,为了了解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各方面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态度,国民党派出中央考察团考察陕北 。1937年5月下旬,国民党中央考察团在西安组成,涂思宗、萧致平分别任中央考察团团长、副团长,考察团一行于29日抵达延安,并展开为期三天的考察。访问期间,考察团受到中共中央和延安各界群众的热情接待,随后表示愿将苏区各界对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和诚意转达南京政府,以迅速促进对日抗战的实现。 

    —— 红云知库
  • 罗昆禾

            

    罗昆禾, 1924年4月19日生,河北任丘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任第359旅政治部干事,1948年任第3纵队政治部干事,1949年7月任新华社驻第3军支社记者,1953年6月作为中国新闻记者团赴朝鲜参加停战协议签字仪式采访,1954年12月任《人民军队》报记者,1956年3月任《解放军报》记者,1964年10月任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通联科(处)任科长,1976年 10月任《人民军队》报副社长,1984年5月任兰州军区政治部正师职研究员,1987年8月离休。

    —— 红云知库
  • 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

            

    抗战时期,大批华侨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为了充分发挥华侨在抗战中的作用,1940年9月5日,延安成立了归国华侨救国联合会,这是第一个华侨革命群众组织,也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前身。

    —— 红云知库
  • 巴苏华

            

    巴苏华(1912年3月~1986年12月),原籍印度人,外科医生。1938年,与爱德、柯棣尼斯、卓克、木克等人组成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斗争;1943年,到延安服务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担任陕甘宁边区参议员;1943年6月返回印度。是援华医疗队工作时间最长的医生,为改善中印关系发挥了“先驱者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 红云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