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精神,是体现在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身上的一种大爱无私的共产主义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将其概括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极端热忱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它孕育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 红云知库
戈壁舟(1915~1986),诗人。原名廖信泉,又名廖耐难,成都人。1936~1939年先后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学生救国联合会、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到延安,1941年考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45年到伊克昭盟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47年到新华社前线分社作随军记者。历任《群众文艺》编辑、西北文联创作室主任、西安作家协会秘书长等职。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在学习民歌和古典诗词创作新诗方面作出了成绩,是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
—— 红云知库
王首道(1906~1996年),原名王芳林,湖南省浏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96年9月13日,在北京逝世。
—— 红云知库
范长江,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青少年时代,范长江就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他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采写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作品。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新闻宣传单位重要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红云知库
邹韬奋(198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原名恩润。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自小酷爱文学,对新闻记者怀有执着的追求。1926年,邹韬奋担任《生活》周刊编辑责任人,终于如愿以偿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此后便一心投入工作,醉心新闻事业。”九一八“事变后,他以报刊为阵地,以笔代锋竭力推动救国抗日,宣传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鼓舞了抗日志士的斗志,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
—— 红云知库